汪国梁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出台措施,严格控制新设行政许可,这无疑为行政权力自我膨胀的冲动加上一道“紧箍”,强化社会对新一届政府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的信心,更利于遏制因滥用审批权力滋生的官僚主义、衙门作风和腐败现象。
行政审批是行政权力最为集中的领域,一项行政许可对应一项审批权力。严控行政许可,对于改进作风、建设服务型政府,至为关键。长期以来,一些部门和地区或违法设定许可,或增设许可条件,或以登记、备案、年检、监制为名行许可之实。明明可以通过事后监管实现目的,却要人为设置“门槛”,借审批逃避监管责任;明明符合条件能办的事情,却要利用职权“模糊操作”、吃拿卡要。滥设行政许可带来部门利益扩张,助长推诿、傲慢等衙门作风,阻碍了公平、开放市场环境的形成,令办事企业和群众深恶痛绝。
新一届中央政府施政以来,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数次取消和下放一大批行政审批事项。今年初,我省也公布十余年来范围最广、审查最严、力度最大的一次省级行政审批项目清理结果,审批项目取消、调整过半,保留事项平均办理时限压缩过半。如何巩固改革成果,确保审批事项不像“割韭菜”般边减边增、明减暗增,关系到政府职能的顺利转变,关系到政府机关作风建设的成效。
严控新设行政许可,实质是限制对行政权力的滥用,是对部门利益膨胀的阻击。要实现这一目的,根本之道是将权力装进制度的“笼子”。其实,现成的“笼子”早已造好。 《行政许可法》已出台十年之久,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范围,设定方式、程序及期限等都明文具载,但一些地方和部门违反规定的行为,常常逃脱法网、自行其是。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严格行政许可设定标准、程序,严格对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的监督,正是对《行政许可法》立法精神的坚守。
“徒法不足以自行”,关键要扎牢“笼子”,防止制度“笼子”被权力随意穿越。今年初,省政府公布了保留的省级行政审批事项目录。不久前,省级行政机关职权目录全面公布。在此基础上,还应强化动态管理,及时更新行政许可项目的变动情况。对于违法设置许可、滥用审批权力的行为,群众可监督举报,才能遏制权力之手随处乱伸,铲除官僚主义、衙门作风滋生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