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听一位农村党总支书记埋怨:“现在少数农村党员太难管了,不说带着群众干了,思想觉悟混同一般群众甚至不如一般群众,个别的还带头阻挠集体公益事业的开展。‘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群众意见大,还用‘党员不党员,相差两块钱’来笑话这种党员,说现在有的党员与非党员的区别,仅仅相差了交纳党费那几块钱……”我问村书记,难道对那些党性意识淡化、先进性作用发挥乏力的党员就没有什么办法吗?村书记说:“有些是老油条了,批评教育吧,嘴皮说破了也不起作用。开会除名吧,又觉得事情弄大了,不好。”这位村书记的埋怨让人深思,“党员不党员,相差几块钱”的原因到底在哪里呢?笔者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把关不严格,有数量没质量。一方面,现在一些地方发展党员片面要求消除“空白村”,“行业盲区”,党员发展数量“指标化”,矮个子里面拔高个子,导致一些条件不成熟、不合格的人“被发展”,“被入党”。另外一方面,个别农村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为了换届时保位子,选举时捞选票,发展党员不看表现看关系,不论素质论亲疏,要么“武大郎开店——个头比自己高的一概不要”。要么“老母鸡带小鸡——不是一窝的都不要”,导致党员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二是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党员没有荣誉感。少数基层党组织“办法不多问题多”,“说话无人听,办事无人跟”,党员不以组织为荣,挺不起腰杆,不敢说“硬话”。三是农村职党员履职尽责无“平台”,党员没有归属感。一些基层党组织活动不正常,一年到头除了开几次会议外没有任何活动,农村党员找不到努力方向和干事平台,作用好不好对自己没有一点影响。四是口头批评教育多,动真格“清污除垢”少,党员没有责任感。一些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老好人思想严重,“只栽花不栽刺”,认为上级党组织对处置不合格党员“标准不细,追得不紧”,害怕“动真格”处置不合格党员出力不讨好,搞不好搬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在党员日常管理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求过得硬,只求不烦己。
列宁曾经说过:“徒有虚名的党员,就是白给,我们也不要。”要让我们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得到群众的信任、支持和拥护,各级党组织就应该从党的“细胞工程”开始,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认认真真对待党员发展,严格把好入党关。扎扎实实抓好党员教育管理,让党员时刻接受党的纪律约束,自觉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自觉按党规党纪办事。真真切切抓好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不仅把净化队伍的巴掌高高抬起来,更要狠狠地打下去,让广大党员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一并“照镜子,正衣冠,出出汗,治治病”,无可救药的坚决扫地出门,让党员敬畏纪律,敬畏党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