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人民日报》以“能力与素质,如何提高”为主题,刊发一组如何看待基层干部的读者来信,对基层干部如何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如何应对来自各个领域的问题和挑战,从不同的层面进行讨论,为基层干部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应该看到,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做好并不容易。在与基层干部接触中,经常听到基层干部反映现在的工作越来越难做了。难在哪里?不仅是计划生育、招商引资、维护稳定这样的难事成为压在心头的“大石头”,就连帮助群众调整结构、引进优良品种、修桥铺路建设这样的好事,也往往是“热脸碰到冷屁股”,得不到群众的支持,工作中常常是碰钉子、受挫折、有阻力。
为什么基层工作开展起来这么“难”?从客观上来看,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群众的政策意识和法制观念越来越强了,基层工作呈现出规范化、法制化、程序化的发展趋势,过去基层干部那种“一唬二吓三瞪眼”的方法失去了作用。加上基层工作多样性、复杂性、艰巨性的特点,对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主观上来看,由于部分基层干部观念没有及时更新,素质没有及时完善,方法没有及时调整,出现能力短缺、素质短板、方法短路,致使他们在基层工作面前,常常是束手无策,无所适从,力不从心,感到“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只好是凭老观念、老经验、老办法办事,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基层工作的需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做好新时期的基层工作,就不能满足于以往传统的知识结构,不能停留在“搞定就是稳定、摆平就是水平、没事就是本事”的老皇历上,而要结合基层工作实际,发扬“钉子”的精神,勤于学习,敏于求知,及时进行“充电”和“加油”,认真学习政策理论、学习实用技术、学习法律法规,做好知识的“迁移”和“对接”工作,不断地充实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做到“水涨船高”,打造能力和素质的“升级版”,使自己成为“全科型”的干部。
人们常说,只有落后的干部,没有落后的群众。基层干部不能认为自己身处基层就了解基层,不能认为天天接触群众就可以了解群众,不能认为自己文凭高就是能力和水平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基层干部而要甘当“小学生”,不仅把群众当“先生”,而且把群众当“裁判”、当“考官”、当“评委”,不耻下问,虚心向群众多讨教。要在与群众朝夕相处中增进对群众的思想感情,在基层的摸爬滚打中获取“活知识”、学到“真功夫”、掌握“硬本领”,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之源,不断提高素质能力、完善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以适应新时期基层工作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