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半月谈:预算公开乱象 说不清还是不想说清

凌军辉
2013年06月13日08:51   来源:半月谈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项目”数额巨大,暗藏猫腻?

  细心的人会发现,各地部门预算报告中的项目预算支出一般占支出预算总额的20%~50%,有的占比接近70%。如上海某部门2013年预算支出总额为1533万元,其中项目支出1040万元,占比高达68%。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教授高抒介绍,按照世界通行标准,项目支出应属于临时性支出,一般用于应对可预见的突发事项,大多远远低于基本支出。但从国内的预算报告看,项目支出数额巨大,有的已超过基本支出,这意味着“灵活要钱、灵活花钱”变得更加容易。

  有些项目支出表述模糊,与日常工作内容重复。某市发改委支出预算表一共列支了157个项目,从名称上看,全市发展和改革调研经费、全市发展改革工作经费、“三贴近”调研工作经费、经济综合调控研讨工作经费等项目内容交叉重复,且数额巨大,少则50万元,多则近300万元。

  业内人士透露,一些项目支出“不能往细里说”,因为很多三公经费就暗藏在这些项目支出中。高抒向半月谈记者举例,一次他随一科研机构到美国访问,当地接待人员奇怪地问:中国公务团大多是半天公务,其余时间旅游,你们团怎么全是公务活动?“本该是正常的情况,反倒出乎人家的预料。你说,这些大量的公款旅游费用,能详细在预算中列清楚吗!”

  三公经费藏头露尾,怎能说清?

  北京、陕西、广东等地部门预算报告公布了三公经费预算,受到舆论积极评价。如北京市环境保护局的预算报告专门列出了因公出国(境)费用、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维护费等预算支出,并和2012年进行比较,对于一些支出增加预算的原因做了简单说明,比以往有所进步。但从总体看,三公预算仍然比较笼统,缺乏约束力。

  广东省质监局预算报告曾包含一份较为翔实的三公经费预算表,具体列出了公务接待标准及预计接待人数、公务用车数量及每月花费、因公出国人数及平均每人预计花费等数额。然而,这些内容仅在网站上停留了一个晚上便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和其他部门统一格式的“简版”预算:因公出国(境)经费236.53万元、公务用车购置费232万元、公务用车运险费1028.95万元、公务接待费280.37万元。

  深圳公共预算观察志愿者吴君亮分析,政府预算的“糊涂账”主要集中在三公经费。“这份只公开了一个晚上的三公经费详细预算表充分说明,政府掌握的财政预算信息远远多于已经公布的。详细公开三公预算在技术上没有任何困难。”吴君亮说。

(责编:方蕊娟、赵娟)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