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科研项目报销各地到佳木斯的单程火车票1505张;曾被列入院士候选人的科研人员因贪污百余万元科研经费一审被判刑13年;某中字头院所下属单位被审计出以项目名义发放近亿元福利……一位海归科研人员的妻子透露,自己吃饭的发票也可以给丈夫走科研项目报销掉:“这个圈子里,一人搞科研,全家随便吃。”(6月8日《半月谈》)
“一人搞科研,全家随便吃”,科研经费里面油水多,经费成了“唐僧肉”,只要挨到边的人,都可以上去咬一口,怎能保障科研项目的研究?科研经费按说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从立项到审批都得层层把关,进行分解核算,可是,据中国科协的一次调查显示: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仅占40%左右,也就是说有60%的资金用在不明不白之处,如此大的支配空间缘于何方?
一些人搞科研并不在“研”,而在利,明明是需要100万元的项目报300万元;其中的原因无非是多报的部分以用作它用:什么火车票,餐费等,只要有发票不管是来自何方,都纳入其中,甚至有的借购买设备仪器虚开发票;有的将电脑、摄像机、扫描仪等反复填报。明明质量等同,却不用低价的仪器非得用高价;无非是为了收巨额回扣。而更多的是,用以添补拉关系、争项目的垫付资金。
对于科研项目中的弊端有学者早就有过披露,“做好的研究不如与官员和他们赏识的专家拉关系重要”;还有:经常应邀担任科研基金项目的评委的邢新会曾坦言,如果到外地参加项目评审,各种名目的公关更是让人应接不暇。参评人拿着材料,恭恭敬敬地请他“指教”,带来的材料里经常夹着一定的“东西”。搞科研做学问者弯下三尺腰乞讨项目,可以说不单是为了科研,更多的是为利,项目中有黄金,项目中有房屋,只要拿到项目就等于谋到了一条财路,因而一些人花大钱,预先进行感情投资,一旦项目到手“羊毛出在羊身上”,自然要从科研经费中扣除。
科研经费隐藏腐败黑洞,问题的关键在于审批者,监督者。审批项目者不是凡人,大都是此方面的权威专家。具备什么条件的人可以从事什么项目应该知晓?尤其是某个项目需要多少资金,应该是八九不离十,但是总见项目经费被高估,这是偶然? 因而“单程火车票1505张”,“一人搞科研全家随便吃” 看似问题出在项目制作者,而主要是立项者的原因,如果立项者严格把关,经费从严掌握,验收严格标准,能出此种笑话吗?
虚假科研经费其实就是学术腐败,根本原因就是权力过于集中,少数人定项目,不公开不透明,缺乏严格的监督机制。要防止科研经费随意开支,关键在于实行科研经费财权和审批权分离,引入公正、公平、公开的评审机制,把好立项关,尤其是要依法对科研经费腐败进行严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