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中国青年报:活跃的巡视组拓展中国“风闻言事”

曹林
2013年06月03日08:04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最近,中央巡视组密集进驻一些地方和央企展开巡视工作,目的是加强党内监督,完善党内监督机制。对于本轮巡视工作,中央态度鲜明。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中央巡视组敢于碰硬。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岐山则要求,中央巡视组要当好党中央的“千里眼”,找出“老虎”和“苍蝇”。

这个“千里眼”的比喻,让公众看到了高层对社情民意的渴求,渴望在体制上突破时空限制、穿越中南海而知晓千里之外的官场生态和民众对官员的评价。说到知情权,主语常常是“公众”,仿佛公众才会被蒙蔽,才会有知情渴求。其实,高层同样也常在下情上达的传输通道中被蒙蔽,他们同样有知情权,巡视组就是中央眼睛的延伸。

“千里眼”的形象比喻,还很容易让人想起熟悉的历史上的“风闻言事”。“风闻言事”是中国古代帝王了解吏治民情、疏通言路、集思广益的一种途径,就是让任御史的监察官员将传言和未经证实的情况上奏给皇帝,作为考察官吏的参考。比如,康熙朝一些重大案件的揭露,正是得益于“风闻言事”。随着百年前帝制的终结和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国家体制和社会生态今非昔比,但在两个舆论场的现实隔膜和制度瓶颈下,政治传播还需要借助某种形式的“风闻言事”。

近来活跃于各地的中央巡视组,很多方面就借鉴了昔日的“风闻言事”,比如巡视组采取的形式,公开采集线索,受理来信来访、召开座谈会、个别谈话、调阅资料、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核查领导干部报告的个人重大事项,就是在“风闻”中寻找蛛丝蚂迹,为党内反腐提供线索。再就是,巡视组的职责主要是发现问题,而不是像纪委那样办案——办案还需要纪委监察部门按法律程序去办,也就是,巡视是停留于“言事”层面。

实际上巡视组并非新制,早已有之。公众熟悉的很多大案要案,如陈良宇案,天津市人民检察院原检察长李宝金案,山西省委原副书记侯伍杰案,都源于中央巡视组在巡视工作中发现的蛛丝马迹。只不过巡视组过去行动都比较低调,公众很少看到其身影。这种低调给了很多人一种错觉,好像既有很多腐败案都源于情妇反腐,或者源于网络曝料,实际上多数腐败案都源于纪委监察部门在日常监督中的发现和查处。这一次巡视组高调走上前台,以公众看得见的方式去巡视,可能既是想改变公众“反腐基本靠情妇”的错觉,也是扩展“风闻言事”的影响,扩展获知线索的途径,与民间网络反腐形成合力。更多的“风闻”途径,才能更多地“言事”,也就是更多地疏通言路发现问题。

中国的网络反腐方兴未艾,常有人用对立的视角来看待网络反腐和纪委反腐,仿佛网络每一次的曝光都是对纪委价值的否定,两者仿佛是对立关系。其实不然,两者是同一战壕的朋友,共同的敌人是贪官污吏。巡视组应该担负着一种凝聚纪委与网络反腐资源的职责,纪委需要借助网络反腐的人海资源和敏锐洞察,而网络需要借助纪委的调查力和权威性。虽然网络反腐势头很猛,但有时也会遭遇公信力的瓶颈,遇到了很多困境:一方面是曝了没人理,另一方面是受到诸多反扑和公关力量的制约,还有假消息的困扰。这些需要借助纪委的合作推进。

网络反腐一直是公众强烈的监督渴求下民间自组织的“风闻言事”,这些声音需要巡视组去打捞。

“风闻言事”的巡视组还肩负着其他很多职责,比如是对地方一把手监督的补充。中央巡视组的巡视对象主要是省部级领导干部,这个群体常游离于既有监督体制之外,很多地方的监督止于一把手,形成了一种水泼不进的稳定腐败生态,需要巡视组这种外部监督打破“一把手无法无天”的铁幕。

网络反腐破了“风闻言事”这个题,需要活跃的中央巡视组去深入解题。这是民众的大幸,“老虎”和“苍蝇”们的大不幸。

今日更多精彩评论:


57年毛泽东怎请辞国家主席


第一代国家领导人工资排名


江泽民对谁说:我就是你后台

揭秘:第一位女副总理是谁

汪东兴退休生活揭秘

毛新宇忆毛岸英:不让叫他太子

蒋经国回国为何向父亲磕头

揭秘:江姐后人今何在?

盘点金庸剧中的武侠美女

 

(责编:方蕊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