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半数的受访基层干部认为当前社会对其存在普遍误读,超过六成的基层干部认为被“低估了”;七成基层干部焦虑“社会舆论不公平不公正”,超过八成认为基层干部“考核名目众多,工作压力大,目标很难完成”、“待遇低”;100%的基层干部认为重塑自身形象应“加强学习和培训”。(据5月28日《人民日报》)
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从“万金油”、“百事通”到“减压阀”、“出气筒”,这些都是对基层干部的称呼。基层干部身处一线,是党和国家事业的基石,是密切干群关系的重要力量,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力量,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自然为社会各方面所关注。
长久以来,因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平台,普罗大众对党员干部的了解更多的是道听途说,亦或媒体只言片语的报道,受负面舆论和主观思维的影响,大多数人对干部印象都比较生硬、刻板,甚至有些负面。此次媒体调查显示出的现象和问题,究其原因,不仅仅是由于个别基层干部的贪腐行为破坏了基层一线队伍的整体形象,更重要的是由于极少数基层干部自身的政治素质不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强,在工作中作风散漫、服务不优、谋取不正当利益,而被社会误解丑化,甚至不公平的对待。
社会离不开真善美,尤其是在当前价值观多元、信仰迷失的时代,需要方方面面的先进典型、道德标兵、好人好事来传递正能量。作为政府部门,官员的形象一直被世人诟病,在一些人眼中,官员就是“腐败”、“色情”的代名词,正是这种负面印象无形中在官民之间形成了一道鸿沟,甚至造成了官民互不信任、相互对立的局面。可见,扭转民众对官员的印象十分重要且迫在眉睫。
“打铁还需自身硬”,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告诫全体党员同志,要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解决此次调查所反映的问题,重塑基层干部形象,关键还是增强基层干部的自身素质。基层干部要切实树立起勤政廉洁、奉公为民的执政理念,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在群众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各项工作开展。
当然,我们还要建立和健全切实有效的管理考核制度,从体制、机制上提高竞争度,优胜劣汰,及时淘汰不合格干部,对岗位实行动态管理,竞争上岗,确保基层干部德才兼备,能力高素质强。以人为本,关心基层干部。倾听基层干部的呼声,解决基层干部的实际困难,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社会氛围,让基层干部得到锻炼成长,成为让组织满意、人民满意的优秀基层干部。
让基层群众认识基层干部,让基层干部走进基层群众。这样的方式能够最大化的拉近官民距离,形成正面效应,有利于塑造党员干部新形象,有利于展现党员干部风采,有利于扭转、改变普通群众对官员消极负面的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