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随着许多地方政府办公条件的极大改善,一座座 “办公衙门”式的建筑也变得越来越“扎眼”。气派的高楼,坚实的围墙,更有那拒人千里的大铁门在门口守着。如此办公大楼,群众又怎能方便地进去,又怎能方便地办事?(5月21日人民网)
身为领导干部,假如整天只坐在办公室里,不亲自下基层进农村,单靠纸面上的文字数据、单靠“道听途说”,又怎能了解基层,了解群众的真正需求?
领导干部应该做到“敞开门”,而不是让群众“找上门”。“敞开门”是主动,“找上门”是被动。一个主动、一个被动,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其意义却有天壤之别。干部们敞开门,不仅是方便群众们办事,更是要下基层进农村,时常到老百姓家的炕头上坐坐,偶尔吃一顿老百姓的农家饭,体会一下他们一天的生活,这样才能更加真实地了解基层、了解百姓生活,从而才能够站在老百姓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
领导干部应该做到“敞开门”,而不是让群众“找上门”。群众一旦找上门,那就证明我们的某些工作没有做到位,便应及时自我反省。同时,还要砍掉群众上门办事难的门槛,让群众找政府、找领导不再是难题,将政府的“办公衙门”平民化,让群众感受到上政府找领导就是到邻里串了趟门,让群众觉得有困难找领导不再是难上加难。
领导干部应该做到“敞开门”,而不是让群众“找上门”。领导干部主动将关怀、将爱心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便是将温暖送进了老百姓的心窝里。群众遇到难题找政府时,相关负责人更要细心聆听百姓心声,积极想办法解决百姓的困难,努力将自己由被动接访转变成主动询问。
领导干部敞开门,体现的是关心、责任心。我们应时刻保持着忧患意识,提前为老百姓们考虑到可能出现的难题以及解决的对策。唯有转变作风、转变思维,“敞开门”才会变成主流sty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