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由于政府采购制度任不完善,一些部门和单位采购需求确定不合理,“豪华采购”、“天价采购”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单位不顾实际需要,一味讲排场,采购高档产品,明确提出要采购进口产品,有的则“只买贵不买对”,甚至加上了某些不合理的个性化要求。(人民日报)
“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李克强总理曾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中这样强调。从总理的回答中不难看出,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政府财政收支将面临“少开源,多节流”的状况。
笔者认为,在财政“节流”方面除了狠刹不合理的公务消费风之外,还应严格避免政府采购落入“高价合理化”陷阱,警惕高价采购合理化成为滋生“隐形腐败”的温床。例如一些地方官员通过“拿回扣”、“要好处”与供应商之间存在利益链条,但在“政府专用、定制”的外表下,有谁不会质疑这其中“不能说的秘密”呢?又如,一些地方官员通过“合理”的高价采购,大肆支出财政预算,却对公众遮遮掩掩,把这些用于采购的支出挪作他用,试问这样如何能提升政府公信力?
所以笔者认为,对于高价采购,一定要防微杜渐,制定完善相关制度措施,堵住漏洞,把“隐形腐败”消灭在源头上。一是可以通过构建标准的采购体系,严格杜绝“政府专用”、“政府定制”,以集中采购为政府采购的主要方式,从采购源头上遏止高价采购的不良风气;二是按照“市场可买、价格可比、耗材通用”的原则,进一步规范供货制度,从采购渠道上刹住高价采购的奢侈之风;三是最大程度地提高透明度,把政府采购账本阳光化,让政府采购支出得起公众监督和推敲,勒紧自身“腰带”,把钱用到提升公众幸福感的刀刃上,真诚真心做到为民惠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