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中国青年报:《悲惨世界》归来与颠倒的世界

张慧瑜
2013年03月21日09:14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音乐剧电影《悲惨世界》近期获得第85届奥斯卡奖三项大奖。这部剧有着奢华布景和奇观式舞台风格,因扮演“金刚狼”而出名的美国演员休·杰克曼,化身为19世纪的冉阿让。在原著作者雨果笔下,冉阿让既是19世纪上半叶“悲惨世界”的受害者——因偷一块面包而被判处19年苦役,又是那个时代的拯救者——他在完成内心救赎之后成为善良的资本家和市长,进而拯救遭受凌辱的妓女芳汀及其女珂赛特,这种通过几个典型人物来全景式再现时代的创作方式,被命名为批判现实主义。

  近三年来,不仅《悲惨世界》被重拍成电影,而且出现了一股改编19世纪文学名著的热潮,如2011年的《简·爱》、《呼啸山庄》和2012年的《安娜·卡列尼娜》等。这些进入西方文学正典的作品,如此频繁地被“集体”重拍成影视作品,是不多见的文化现象。

  《简·爱》与《呼啸山庄》已成为理解19世纪大英帝国政治与社会最为重要的文化表征,两部原著中,不管是桑菲尔德庄园对于简·爱和罗切斯特爱情的阻隔,还是呼啸山庄对于希斯克利夫的排斥,上流社会的庄园这一封建贵族时代的遗迹,都是作为压抑、阴暗的力量存在的。

  新版《简·爱》以简·爱得知罗切斯特已婚而从桑菲尔德庄园逃离开始,镜头中简·爱处在十字路口的艰难选择中,手提摄影的影像风格,让该片成为充满阴郁、拥有内心挣扎的女性/个体的成长史。新版《呼啸山庄》最大的变化,则在于希斯克利夫由吉卜赛弃儿变成了黑人,这似乎对应着全球化时代黑人等外来移民成为英国社会内部的他者的现实。它同样大量采用手提摄影,把希斯克利夫内心的复杂情感更加细腻地呈现出来。

  《悲惨世界》和《安娜·卡列尼娜》则用音乐剧和舞台剧的方式,打造出19世纪法国和俄国社会的绚丽舞台。两者都处理了19世纪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社会困境及其可能的出路,雨果在《悲惨世界》中,呈现出资产阶级法律与秩序对穷人的剥夺,并通过冉阿让的人道主义来拯救世界;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同样讲述了安娜所遭遇的爱情悲剧,以及列文作为觉醒的贵族在农村所进行的社会改革。

(责编:方蕊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