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新浪官方微博@问政大理发布微博称,一个叫赵锡永的人冒充国务院研究室司长、副部长级巡视员身份,在昆明、玉溪、澄江、通海等地区调研并发表言论,请各地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据3月14日财新网)
据报道,“赵锡永”不仅在云南的昆明进行过调研,还去过云南的其他地区;其不仅在云南有所活动,还去过湖南。无论赵锡永骗术如何高明,终究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但我们也不得不进行反思:一个貌似很简单的骗局,究竟如何骗过了这么多人的眼睛?其又如何披了这么长时间的司长“外衣”?
上下沟通渠道不畅通。在常人眼中,“国务院”何其高也,又怎能对其研究室的司长有丝毫的怀疑?又怎敢轻易去进行否定?试想,假如我们各级政府部门领导干部的简单信息都有地可查,大家也就不必被骗这么久了。但是,某些地方往往出于一些利己的原因,不愿甚至不敢公开领导干部信息,于是,如此漏洞便给了骗子可乘之机。
个人感情有时超越了干部提拔程序。俗话说,“朝中有人好做官”。对于国务院这种“位高权重”的部门,下面的从政者又有多少人想入其门而不得。而司长下来巡查,正好可以借机联络个人感情,为自己的升迁铺一条光明大道。于是,很多领导干部便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对于如此假冒司长的人大打亲情牌。
“身正不怕影子斜”,只要自身足够清白,在保护好个人基本隐私的前提下,公布一下领导干部的照片、姓名又有何妨?“法律与制度应大于天”,只要我们各地的干部选拔严格按照程序去做,我们又何必去费心尽力地去联络感情?
自身多一些自律,外界多一些约束与规范,相信诸如“赵锡永”之类的骗子终究会销声匿迹。
更多相关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