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民建陕西省委副主委周新生在政协大会发言时说:一位司局级老领导说女儿在他极力反对下仍入外籍并嫁给外国人,女儿劝他的一句话最终让他接受了女儿的做法。这句话是,“爸爸,您将来再不用为您的外孙在国内上幼儿园、小学、中学求人了”。
的确,“中国式求人”贯穿在我们的生活中,办事求人确实成了一种“习惯”,孩子上学,就医看病,生意买卖,项目审批……求人者求人,被求者也求人。求人成了常态,使得人际关系变得复杂,变了味道,从而形成了若干潜规则,形成了权钱交易,形成了不公平。
我们生活在法治社会,而非人治社会,为何办事要求人?根本原因是权力在影响资源配置。而求人的本质,就是在求权,从而产生权钱交易,这就助长了腐败。本来是分内的事,一些公职人员却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而官员作为公权力的载体,则变成了“中国式求人”的直接受益者。
因此,要告别“中国式求人”,就应首先将官员手中的公权力关进笼子,使其受到制度约束和监督。然而由于制度存在漏洞和弹性,有的制度执行不好,这些均可导致寻租求人的行为。因此,强化对权力的制约需要完善制度,而强化制度的执行就需要加强监督。
面对可能的刁难,公民绝不能靠“求”,而应依靠法律和制度。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绝不是“求”来的,而是所有成员共争共创的。只有政府和社会各安其位,各司其职,依法执权,才有可能告别“求人”的办事模式。破除“中国式求人”需彰显法律和规则的尊严,需要让法律成为共同信仰,需要把权力关进笼子。只有管住了权力,才能告别“求人”,让社会活动走上正常的运行轨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