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讨论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共鸣。“公款浪费”也成了狠刹浪费之风的热点话题。笔者认为,“公款浪费”是一种打着公务旗号的浪费,虽然形式与“贪污受贿”相比不那么引人注目,但同样是恶劣的行为,是污染政治空气的“痼疾”,应当提高警惕。
党和政府历来反对“公款浪费”,可现实中,“公款浪费”现象依然随处可见。比如,建豪华办公楼,进行高标准职务消费、工程建设领域浪费、“三公”(公款招待、公费出国、公车开支)支出大手大脚等问题屡禁不止,还有那些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等,都是吞噬公款的无底洞。
综观现实生活中,“公款浪费”的背后,存在的观念误区、制度滞后、惩处乏力等原因,当警惕。时下,一些公务人员认为,现在经济发展了、收入增加了,吃点、喝点、玩点、用点,不过是“牛身上拔根毛”。有的甚至还存在着这样一种悖论:把公款放到自己的腰包里那才是犯罪,而把公款吃了喝了玩了只不过是违纪而已。殊不知,推杯换盏之间,喝坏了党风政风;高楼华宇之中,日益疏远了群众。在群众眼里,领导干部的公务消费,正是映照奢与俭的明镜。
警惕“公款浪费”,除了官员觉悟外,关键要有一种可靠、持久的规则制度的约束,那就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既打大老虎,又打小苍蝇;既警惕“舌尖上的浪费”,又惩治“车轮上的腐败”,最大限度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形成“不敢公款浪费”的惩戒机制、“不能公款浪费”的防范机制、“不易公款浪费”的保障机制,为共圆一个“中国梦”凝聚党心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