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全面小康”的大目标(复兴之路·新机遇·国家篇)

张意轩
2012年12月29日11:5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抢抓机遇的勇气——中国改革为建成小康破除阻碍

  机遇,是会溜走的,也是会被别人抢走的。

  在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上,这个世界还从未经历过一个拥有10亿级人口规模的大国如此快速的崛起,也因之“小康”成为有全球影响的大事件。

  然而,目前的小康社会仍然是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我国经济发展规模很大、速度很快,但资源消耗过多、创新能力不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高,但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没有根本扭转;民主法治建设不断进步,但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但社会管理和民生建设还未能跟上。

  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中国的战略机遇期就会白白浪费,等于拱手让与他人,小康社会就无从谈起,现代化也无法实现。解决发展带来的难题,要靠改革。

  “中国面临的各种问题与挑战,一定能在进一步改革中得到解决。对于今天要不要改革这一点,是不必争论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任剑涛说。

  转化机遇的灵气——中国智慧践行小康五大“新要求”

  机遇,转化为现实需要苦干巧干。

  按照十八大的新要求,中国需要在小康蓝图上涂上五笔重彩。

  提笔经济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转笔民主法治:民主制度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行笔文化建设: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收笔人民生活: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社会和谐稳定……

  按笔资源环境: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不过,妨碍蓝图实现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依然存在。许多专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路上不得不面对许多两难问题——符合国家长远利益的改革,不一定符合群众的眼前利益;有助于经济增长的改革,不一定有利于社会稳定;符合一部分人利益的改革,可能会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

  未解的难题,未竟的改革,既要大智大勇寻求突破,也要至纤至悉审慎从事,用改革转化中国战略机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8年,形势逼人,时间紧迫。今后5年,中国要埋头苦干,顽强拼搏,从而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我们正处于最有利的前进基地。”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说,“好比攀登珠穆朗玛峰,现在已进入‘大本营’,目标遥遥在望,千万不能被眼前的困难遮蔽了视线,自乱阵脚。”

(责编:孙琳、王新玲)


相关专题
· 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