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今日谈:进口食品还有多少乱象在“潜伏”

周蕊 陈爱平
2012年12月20日09:18   来源:半月谈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美国大杏仁”身份之谜无疑是最近消费市场上最热的话题之一,而其命名疑云也揭开了进口食品市场乱象的一角:同一产品境内外价差高达数倍、“质量门”频频发生、渠道管理混乱……进口食品市场乱象丛生,也给中国消费者上了一课:“外国月亮特别圆”的想法要不得。

  “美国大杏仁”张冠李戴

  要不是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坚果炒货专业委员会(下文简称坚果协会)两度发出声明,或许中国消费者至今仍不知道市场上的“美国大杏仁”有着如此复杂的“身世”。

  坚果协会11月14日发布声明称,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于2012年7月23日召开国内贸易行业标准专家论证会,该会议认定:“美国大杏仁”不是杏仁,而是扁桃仁。

  随后,坚果协会在11月22日再度发布声明,表示协会成立于2005年,直到制订杏仁行业标准时,才知道美国大杏仁实为扁桃仁(巴旦木)。该声明援引《中国植物志》相关内容,提出应将“美国大杏仁”中文名称更改为“扁桃仁”(巴旦木)中文名称。

  “美国大杏仁”身份之谜在消费市场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不少消费者表示,一直以为自己吃的“美国大杏仁”就是杏仁,只不过个头大一点。记者在多家网购平台上看到,“美国大杏仁”的价格在80元/500g~100元/500g之间;而“新疆巴旦木”的价格则多在30元/500g~60元/500g之间。中医药专家介绍,药用杏仁一包6克的价格为0.3元~0.4元,折算价格为25元/500g~35元/500g,与“新疆巴旦木”“美国大杏仁”都有一定差距。

  “一直以为美国大杏仁是美国特产,所以价格高理所当然。也因为是价格高的进口食品,常常作为礼品送给长辈。没想到原来国内也出产,是不是本不值这个价?”上海市民朱静很疑惑。

  复旦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王俊指出,由于目前对商品的命名还没有具体的法律规定,进口食品命名有些混乱,尤其是新引入国内的进口食品。“食品定名问题很复杂,涉及消费者的利益、企业的自主经营、行业的发展和自律等,由于信息不对称,消费者的利益很容易受到侵犯。”

  “无论是否具有主观故意,进口商确实从‘美国大杏仁’的名称中受益了,而目前相关单位的答复还不足以解释为什么‘误译’行为会持续这么长时间,为什么会发生众多食品进口企业的‘集体误译’。这种食品在中国销售这么多年,涉及的消费者这么多,应该引起反思。”上海万达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廷涌认为,对于一些进口商品,国内消费者鉴别能力不足,相关部门有义务保证其名称、产地等重要信息的真实性,保护消费者利益。

(责编:方蕊娟、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