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食品乱象
“美国大杏仁”仅仅揭开了进口食品乱象的一角。记者调查发现,进口食品还存在同一产品境内外价差高达几倍、“质量门”频频发生、渠道管理混乱等问题。
一杯用料并无差别的星巴克中杯美式咖啡,在美国的价格仅约合人民币12元,而国内要卖21元,比国外贵75%;哈根达斯单球在华售价为30元以上,而在国外每斤才50元,国内价格是国外价格的三倍以上;在我国只能买到一罐进口奶粉的钱,在英国、荷兰等多地可购买三四罐同样的奶粉……明明中国的人力、租金等成本更低,进口食品却一进国门就身价倍增,而其高身价的理由,都无一例外地推给了“关税”。
那么关税真的是价差几倍的“罪魁祸首”?记者调查显示,和手表、箱包、服装等综合税率较高的产品不同的是,进口食品很多时候享受的是WTO带来的低税率“利好”。
以洋奶粉为例,自2012年1月1日起财政部对中国进出口关税进行部分调整,对包括婴幼儿奶粉等在内的730多种商品实施较低的进口暂定税率,平均税率为4.4%,比最惠国税率低50%以上。然而,包括惠氏在内的多个品牌却在关税下调前“抢涨”,此后包括美赞臣、多美滋在内的多个“洋奶粉”品牌还以更换包装、改进配方等理由“换马甲”轮番涨价。
高价真能买安心?让消费者不安的,除了进口食品让人“肉痛”的价格,还有其频频发生的“质量门”。同样以洋奶粉为例,国家质检总局从去年7月到今年8月公布的每月进境不合格食品名单上,先后有34个批次超过270吨不合格进口奶粉被销毁或退货,而近年来的美赞臣“金属门”、明治“召回门”等众多“质量门”事件也令消费者记忆犹新。
高端矿泉水品牌依云也未能置身事外。就媒体称其六年六上国家质检总局“黑榜”,依云方面回应称,前三次细菌总数超标是由于标准不同造成的,而后三次亚硝酸盐超标所涉产品均非从官方渠道进口。依云所言后者,指的是通过“平行输入”进入我国的产品。
按照外贸业内人士的说法,“平行输入”是指通过非官方渠道将产品输入我国市场。和“水货”不同的是,这些产品是通过正常的报关程序缴纳关税进口的,因此并不违法。然而,令品牌商头痛的是,“平行输入”产品会导致不同市场间“窜货”,拥有正规代理权的经销商利益无法得到保障。
而正是由于“平行输入”的存在,市场上才会出现两种包装的依云。以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塑料瓶包装为例,官方渠道进口的依云天然矿泉水,瓶身为中文标签,无额外贴标,并且标明进口商为“港中进”;而在粉红色标签条上贴着中文贴纸的,则是非官方渠道进口的矿泉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