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青年報:省級財政透明的壓力來自哪裡

徐冰

2016年11月30日08:15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省級財政透明的壓力來自哪裡

  公共財政屬於典型的“花別人的錢為別人辦事”。這一本質特性決定了,信息公開透明方面,它無疑最缺乏主動公開透明的動力﹔它的所有公開透明的動力,也完全都來自壓力。

  ------------------------------------------------------------

  《2016中國財政透明度報告》近日發布。這份由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發布的、以省級財政透明度為研究對象的報告,自2009年開始,至今已發布了八次。圍繞今年的報告數據,輿論驚呼僅有寧夏、湖南兩個省及格。其實如果對照去年以及前年的數據,今年的成績還算是好的。不僅在平均分上,較去年有所提高,而且還出現了兩個分數及格的省份。查詢一下報告往年的數據,上一次的“及格生”出現在2013年,這是此項報告歷史上,“首次”出現及格。

  按照這份研究報告的看法,中國省級財政透明度呈現“小幅穩步上升”的趨勢。但毋須諱言,這樣的“小幅”的確有些太小了,距離信息公開的要求和公眾對公共財政透明的期望還相距甚遠。

  盡管從樂觀的角度看,“小幅”的上升終究也還是上升,但問題恐怕恰恰就在這裡:推一下動一下,不推不動,甚至還會后退。總結進步緩慢的原因,有專家歸納了三條:一是公開意識缺乏﹔二是領導而非制度的作用偏重﹔三是法律保障較為欠缺,級次不高,要求也不高。很顯然,專家的分析是准確到位的。其實最為本質的,就是推動公開透明的“壓力”遠遠不夠。

  公共財政屬於典型的“花別人的錢為別人辦事”。這一本質特性決定了,信息公開透明方面,它無疑最缺乏主動公開透明的動力﹔它的所有公開透明的動力,也完全都來自壓力。

  目前財政透明來自社會的壓力,除了上海財經大學每年發布的以省級為主的財政透明度報告,還有一個清華大學發布的、主要側重市級政府財政透明度的報告。兩個報告互為補充,經過幾年的執著努力,都取得了廣泛的關注,有力推動了中國省級財政透明的進步。

  但是,簡單考察公共財政公開透明的進展就會發現,壓迫地方財政透明的壓力,主要還是自上而下。也就是循著《政府信息公開條例》《預算法實施條例》這條線,主要由財政部不時加碼,進而實現財政公開。例如,2009年3月,財政部首次公開中央財政收入預算、支出預算﹔2010年,公開范圍從4張表擴大到了12張表。2011年,財政部開始公開上一年全國財政的決算信息。前幾天,財政部又下發了《地方預決算公開操作規程》,進一步明確地方財政預決算公開的某些細節方面。地方財政公開,也大體是照著“上面”亦步亦趨。

  這樣的推一下動一下,雖然有行政規范上的客觀約束,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中國目前財政透明的推動和進展主要還是取決於“上面”。這個“上面”,既包括財政行政部門,也包括相關的各種法律法規。因而現實來說,如何使得“上面”保持財政透明的持續壓力、動力以及一定的力度,就成為當前面臨的根本挑戰。

網評精粹:


落實制度,讓公務員生活不擰巴

沒有熱愛,身在何處都一樣“擰巴”

“小官大貪”印証“初心”不能忘記

媒體前的沉默暴露出干部應對能力“短板”

(責編:黃策輿、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