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新華每日電訊:“鍵對鍵”不能替代面對面

宛詩平

2016年09月23日08:15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原標題:“鍵對鍵”不能替代面對面

據人民網報道,上至省委書記,下至基層主官,遼寧各級領導干部正努力答好群眾工作的“網絡題”。截至目前,遼寧累計回復網民留言8438條。作為全國最早啟動辦理地方領導網上留言回復工作城市之一的大連,截至今年7月末,共辦理回復網民留言1138條。“鍵對鍵”的方式,促使遼寧將實事辦到百姓心坎上。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早前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大陸網民數量已達6.88億,佔總人口數50.3%——比整個歐盟人口數量還要多。群眾走到哪裡,政府的工作就要跟進在哪裡﹔民意在哪裡,干部的目光就要關注到哪裡。網民來自於人民,網絡連接著現實,民意上了網,群眾路線也要搬到網上。當網絡輿論場成為至關重要的民意集散地,各級領導干部當然要經常上網看看,走好“網上群眾路線”。遼寧各級領導干部審時度勢、轉變思維、與時俱進,採取“鍵對鍵”的方式,在快捷、方便中提升行政效率,更好地聯系群眾、服務群眾,值得肯定與點贊。

不過,重視“鍵對鍵”的網絡問政,並不等於不要面對面的干群交流,更不等於從此“鍵對鍵”就可以替代面對面。廣大黨員干部切不可因為有了“鍵對鍵”,就忽視甚至忘記了面對面。一方面,雖然網絡迅猛發展,但社會上仍有數量巨大的“脫網人群”,比如老年人、邊遠地區的農村居民等。這些人群因各種原因,或接觸不到或不會使用現代通信設施,也無從通過論壇、微博、郵件等方式反映自己的意見、心聲和需求。如果隻有“鍵對鍵”,沒有面對面,那麼,這些人群就會成為群眾工作的“邊緣人”,其利益、冷暖、心聲、訴求,也有可能成為“沉默的聲音”“被忽視的存在”。

另一方面,人是需要交流的,交流又需要溫馨的環境。網絡固然是觀察輿情、了解民意的重要渠道,是我們認識“復雜中國”的重要手段,但不能因為有了“鍵對鍵”的便捷、高效,就患上了“網絡依賴症”——通過網絡聯系群眾、了解民意多了,深入基層蹲點、與群眾面對面地交流少了﹔坐在辦公室裡敲鍵盤多了,到村鎮、社區、廠礦等基層一線調查研究少了。過度依賴“鍵對鍵”,干部就無法獲取更多真實細節和切身體會,也很難深入了解真實情況,摸准社會的脈、點到政策的穴。此前,習近平總書記走進太行深處,感慨“看到真貧就值了”﹔李克強總理在湖北農村考察,詢問“有什麼惱火事”。中央領導同志的率先垂范,為廣大黨員干部樹立了榜樣:多與群眾面對面,才能解決難事、多做實事,才能使改作風見到實效。

“善治必達情,達情必近人。”走好群眾路線,既要重視“鍵對鍵”的方法和手段創新,也要重視面對面等“老辦法、土辦法”的傳承和弘揚。“鍵對鍵”和面對面都是領導干部的基本功,二者不可偏廢。我們提倡領導干部常上網看看,並不是要求領導干部“困在網中央”。對於領導干部來說,“上得去”網重要,“下得來”網更重要。隻有把“網下”辦好事、干好工作當作是自覺的責任和追求,做到有問有答、有交流有反饋,及時主動地對群眾的需求和願望做出反應,黨群干群關系才會更加和諧、融洽,我們的執政之基才能筑得更牢,黨的事業才能在良性互動中贏得群眾的信任和支持,並走得更好、更遠。

網評精粹:


殘奧精神,別樣的中國力量

“被操縱”的民調不可一再上演

獎勵“好人”要將“好事做好”

“外來主任”也能當好“本地參謀”

換屆應選出更多“有擔當”的好干部

(責編:黃策輿、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