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波
一首“開會復開會,不開怎麼會。有事要開會,沒事也開會。上班沒干啥,一直忙開會。台上噴口水,台下打瞌睡。大會接小會,神經快崩潰。”諷刺會議多、廢話多的打油詩流傳至今。如今,時逢年末歲首,各地迎接檢查評比各項活動都要先開會,而且這些會議講規格、講排場,逢會必須要求“一把手”參加,如此與會領導不多,顯示不出會議的重要﹔參加單位不多,顯示不出會議的熱烈。
然而,名目繁多的亂檢查、亂評比、亂達標則給社會帶來了不良影響,其顯著表現可以用“三個字”來概括。一是 “濫”。條條查完塊塊查,各級檢查評比團接踵而至,以至於歡迎標語都來不及更換。縣直部門和基層鄉鎮及企業領導忙於應付檢查,陪看、陪吃、陪玩,不但浪費精力,更浪費財力。二是“假”。上面走形式,下面忙應付。聽聽匯報,看看材料。上午來,下午走,中午一頓酒。獎牌得了一屋子,實際工作還是老樣子。三是“利”。有些檢查評比達標無非是個幌子,說穿了就是借此機會向評比對象要點錢,為部門和個人開“財源”。據說有些單位,下基層搞檢查成了一種“福利”,機關干部搶著下去。
名目繁多的達標、評比、評估和相關檢查活動,與“幾百號‘紅頭文件’管不住一張嘴”如出一轍,已成為社會公害。究其本質,就是一些地方政府或部門濫用職權,不作為、亂作為、不會作為﹔它與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背道而馳。長此以往,必然導致基層干部人心麻木,榮辱淡漠,進取精神弱化。這樣的達標、評比、評估和相關檢查活動,非但不能發揮其本來的作用,反而消磨銳氣,阻礙了事業的發展。
剎住檢查評比泛濫的歪風,讓各類評比檢查“瘦身”“減肥”,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本著實事求是,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建立科學適用、切實可行的考評機制和獎懲辦法。隻有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和操作性強的考評機制和獎懲辦法,用事實說話,照法規辦事,防止和盡量減少人為因素,這種達標、評比、評估和相關檢查結果,才能讓人口服心服,先進更先進,后進趕先進,並形成良性競爭的氛圍。
相關專題 |
· 朱波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