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波
12月1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全國掀起一場集中治理機關事業單位“吃空餉”問題的風暴。七天之后的19日,全國機關事業單位集中整治“吃空餉”問題電視電話會議召開,會議強調,堅決堵住蠶食財政資金的黑洞,徹底斬斷伸向公共財政資金的“黑手”。
關於“吃空餉”問題由來已久,《史記?高祖本紀》就有這樣的記載:“丁壯苦軍旅,老弱罷轉餉”。可見“吃空餉”是古已有之。到了在解放前,帶兵打仗的國民黨官員,往往虛報一批兵員名額,好多領空額軍餉,中飽私囊。現如今,有人竟然鋌而走險,沿襲老譜,變吃“空軍餉”為吃“空民餉”了。
實際上,治理“吃空餉”一直沒有中斷。早在2005年,中編辦就在全國開展了清理“吃空餉”工作﹔2006年,原人事部出台《關於加強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工資管理防范虛報冒領工資問題的通知》﹔2007年,中編辦、監察部頒布實施《機構編制監督檢查工作暫行規定》﹔2013年,人社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將完善和規范公開招聘制度,研究制定治理公職人員“吃空餉”和解決超編用人、編外用人的政策措施。
盡管如此,依然不盡人意。從部分地方公布的清查情況來看,還在“吃空餉”的人不在少數。為此,《經濟日報》記者根據各地晒出的“整改成績單”統計后發現,在2013年6月至2014年9月開展的兩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30個省份共清理清退16.2萬“吃空餉”的人,百姓怨聲載道,甚至罵娘。
從小概率個案到一查一連片,為何連年整治,“吃空餉”現象反而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少數官員為一己私利違背黨性原則,不擇手段損公肥私。二是對財政供養人員管理缺位,對一些違紀違規現象熟視無睹。三是職能部門監督不力,把關不嚴,為所欲為。但最根本的原因則是對“吃空餉”者處罰不力,人事監管制度不完善,責任追究制度缺乏足夠的懲戒力和威懾力。
伴隨著財政“公共性、公開性、透明性”和法治春天的到來,徹底遏制“吃空餉”現象並不復雜。筆者認為,一方面應公開編制人員、建立舉報獎勵制度,讓“吃空餉”無機可乘﹔另一方面,整治清理“吃空餉”常態化,定期“大掃除”。同時,加大對編制、人事、財務等日常監督管理,使其趨於法制化、規范化、完善化﹔另外,讓“吃空餉”的人“吃多少吐多少”的同時,以貪污罪追究其法律責任。對內部監督管理不力、失察瀆職的相關責任人,也要加大追究問責力度,讓法律對“吃空餉”現象說不。唯有如此,才能堵住蠶食財政資金的黑洞,徹底斬斷伸向公共財政資金的“黑手”。
相關專題 |
· 朱波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