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借“黃埔”招生,學生“無知”還是監管缺位?

天宇

2014年12月18日15:1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我們的青春耽誤了誰負責?”近日,位於大興區榆垡鎮的北京黃埔大學的幾百名大三、大四學生陷入到苦惱之中。不久前,校方向大三、大四學生頒發了畢業証,讓他們提前畢業。校方的離奇做法讓學生們感到困惑,多方查詢,他們發現北京黃埔大學的“真身”是民辦非學歷教育機構,根本就沒有頒發畢業証的資格。(12月17日 北京青年報)

眾所周知,“黃埔軍校”是近代中國最著名的一所軍事學校,聞名海內外,培養出許多軍事家與政治家。隨著國民政府遷台,“黃埔軍校”也遷至台灣。然而,北京一所“黃埔大學”引人疑惑,難道其前身是“黃埔軍校”嗎?當然不是,這只是一所民辦學校,甚至沒有授予正規學歷的權利。也正是由於其校名與“黃埔軍校”相近,讓許多學生誤以為與這所名校有關聯而被騙三年。

現今,我國教育資源相對短缺,高等教育不能完全依靠國家或地方政府來承辦,因此會依靠民辦教育為高等教育做補充力量,發揮輔助教育作用。然而,一些民辦學校不能“恪盡職守”,總想著與國辦高校“平起平坐”,因而通過偽造招生信息等違法手段吸引生源,讓一些學生在“五花八門”的招考目錄中“上當受騙”。

考生之所以會“誤入”民辦院校,一者,學生自我辨別能力較低,正如“黃埔大學”的信息甄別上,有歷史常識的皆知黃埔軍校已不在內地﹔欠缺知識的,也可以通過網絡查詢進行甄別。二者,學生所在高中老師缺乏專業的報考指導,未能給予幫助。三者,教育部門對民辦高校的管理存在漏洞。類似“黃埔大學”這樣的民辦高校,能夠在學生入學三年才被發現違法招生等問題,說明教育部門在高校資格審批與教學質量核實方面存在監督缺位。

為避免學生卷入高校招生的混亂“漩渦”中,一方面,學生在報考時,必須通過多方渠道核實高校信息﹔同時,負責報考的老師在指導學生填報志願時,也要幫助其甄別高校招錄信息真假﹔另一方面,教育部門應定期審核高校辦學資格,尤其對一些民辦學校重點關注,對不符合辦學資格或存在違法招生的學校一律清理整頓。

“黃埔大學”借“黃埔軍校”之名混淆視聽,不只是學生信息甄別能力的問題,更是教育部門對民辦高校的“忽視”所致。適當提高民辦高校的准入門檻,把好民辦教育質量關,是教育部門不可推卸的職責。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黃策輿、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