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干部留個好名聲遠勝於留下好墨寶

劉政

2014年12月15日14:5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仕途從海南老家五指山發跡的朱明國被中紀委調查的消息傳出后,其在五指山市留下的一些題詞墨寶的“命運”引發關注。近日,南海網記者在朱明國老家五指山市採訪時,朱明國曾被家鄉人稱為“才子”,當上高官后,其曾在五指山市多處題詞,為下一代學子書寫勵志書法。目前,朱明國在五指山的題詞墨寶或被抹掉或被遮擋。(據12月14日中國新聞網)

“自古文官多雅士。”縱觀歷史,我們便不難發現,但凡頗具名氣和威望的清官忠臣,大都文採斐然,且寫得一手好字。無論是文人墨客相伴成群,吟詩作對、以詩會友也好,還是游歷名山大川、風景名勝之時,偶得佳句、即興揮墨也罷,單單是流傳下來的一幅幅精美絕倫的墨寶,就足以展現出作者們清新淡雅、篤志高潔的性情。這其中,也不乏一些為后世人所傳頌的典故佳話。

作為一種文人雅好,揮毫潑墨、題詞送字本無可厚非。即便是黨的領導干部,也同樣可以享有這種愛好所帶來的快樂。在歷屆黨和國家領導人中,也不乏書法大家,毛澤東同志就是最為典型的代表。毛澤東同志在全國多地留有珍貴墨寶,毛體書法剛勁有力、獨具神韻,時至今日仍深受廣泛追捧。事實上,我們常說“字如其人”,人們之所以對毛澤東同志書法如此喜愛,除了其本身所具有的藝術價值外,更因為其所展現出的毛澤東同志的人格魅力和領導魅力。

然而,任何高雅的愛好一旦與不良目的混雜發酵,就會喪失原有價值,甚至變得一文不值。在有的領導干部看來,為官一任就要留聲留名,而題詞留字則是最佳選擇。於是我們看到,有的領導干部無論書法造詣高深與否,但凡視察調研,總忍不住揮毫潑墨一番,沉浸於旁觀者的阿諛稱贊之中,並且為此而感到沾沾自喜。

與此同時,在一些投機分子看來,領導干部的書法作品,更像是帶有政治標簽的牟利工具。因為“背靠大字好乘涼”,所以領導“墨寶”常被拿來高調炫耀,向眾人宣示持有者與題字者之間所存在的千絲萬縷的“情誼關系”,從而最終異化為權力濫用的輔助工具。投機者為了得到領導“墨寶”,則想出所謂“潤筆費”等托詞,試圖以此掩人耳目,向領導干部秘密行賄。有的領導干部嘗到了給人題字帶來的“甜頭”,久而久之就會認為“收錢寫字理所當然”,從而陷入腐敗漩渦而不能自拔。

正因如此,黨和國家向來對規范和管理領導干部題詞等行為予以高度重視。早在2008年,《國務院工作規則》就規定,“國務院領導不為部門和地方的會議活動等發賀信、賀電,不題詞”,2012年12月,中央出台“八項規定”,更是作出了“除中央統一安排外,個人不公開出版著作、講話單行本,不發賀信、賀電,不題詞、題字”的規定。我們看到,規定的出台,有效規范了領導干部題字行為。與此同時,隨著一批批問題干部的紛紛落馬,他們當年留下的“墨跡”被紛紛抹掉,這與先前的被追捧、被夸贊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事實上,“名節大於天”。干部的名聲,總要與自身的實際情況相符。名不副實、夸大其實,以此獲得的虛名終究會如泡沫一樣,經不起時間和事實的檢驗與推敲,最終反倒會弄巧成拙,有損領導干部個人形象。所以說,領導干部想要流芳於世,與其費盡心思搞出一些形式主義、華而不實的假象,莫不如踏踏實實提升修養、恪守清廉。如此得來的“清名”,著實是遠勝於那些書法作品所帶來的“留香”。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黃策輿、謝磊)
相關專題
· 劉政文集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