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藝術天空的“霧霾”不能怪蘇軾和鄭板橋

趙艷生 

2014年12月05日16:1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日,陝西省書法家協會主席周一波撰文批評某些領導干部,熱衷於擠進藝術家協會兼職,樂於利用書畫協會職權謀利,作品低劣卻賣得十分紅火的怪現狀。希望領導干部從自身做起,自覺退出各級書畫協會主席團,推動建立書畫事業發展的新機制、新常態,共同攜手構筑起沒有“霧霾”的藝術天空。(據12月3日《中國青年報》)

不可否認,一些領導干部參加各類藝術協會讓藝術染上了“官氣”,而這也恰恰給“雅賄”鋪平了道路,這的確不妥。但是,領導干部退出藝術協會,藝術的天空就能立馬晴朗起來嗎?筆者認為這也未必!

眾所周知,當前藝術的天空可以說已經到了亂七八糟、烏煙瘴氣的地步。而人們常說“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藝術天空的“霧霾”不是一天形成的,所以治理藝術協會的“霧霾”天,更不能指望“一口就能吃成個胖子”,而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即使現在領導干部從藝術協會退出,協會的天空也不會立馬晴朗。

而且,藝術協會本身就“官氣”十足。即使沒有領導干部參加,藝術協會也存在官僚主義。就拿書畫協會的會員來說,也分成三六九等,如同干部的級別。縣裡有縣書畫協會,市裡、省裡、直至全國,都有書畫協會,每一級都有每一級的會員。書畫協會的等級制,讓會員成了身份的象征,成為了能力的體現。中國書法家協會的會員要比河北省書法協會會員的名頭要響亮很多。

而現實中,一位書畫家要想進入書畫協會,成為會員,並不像兩院院士那樣還要經過選舉。有的書畫協會發展會員,就是為了收“會費”。交培訓費之后,經過短暫的培訓,再上交一兩幅作品就成。如此的書畫協會已經背離了書畫藝術,而成了一些人牟利的工具。書畫協會沾染了滿身的“銅臭味”,這與“官氣”相呼應,相融合,形成了籠罩藝術的“霧霾天”。

還有,書畫作品評價估值的水也很深。但凡是書畫家,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賣一個好價錢,因為這是能力和水平的體現。而對於藝術而言,也沒有一個統一的標准。每一個行業都有每一個行業的圈子,圈子裡的人評價圈子裡的人,一般都是大力往上推,以提高整個行業的價值。比價之下,自身的價值也就水漲船高了。不僅是書畫,但凡藝術品,都存在這樣的詬病。“漢代玉凳”、“天價金縷玉衣”等事件,都是銅臭味熏陶之下,所謂的那些專家沒底線評價估值的結果。書畫界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筆者認為,不管是普通老百姓還是領導干部,都應該有一顆藝術的心,隻要水平到家,都有權力進入各種協會,從事藝術創作。驅散藝術天空中的“霧霾”,構筑晴朗的藝術天空,不能因噎廢食,不能因為船上有胡長清、秦玉海而一竿子打落一船人,因為打落的人裡面也可能有“蘇軾”,也可能有“鄭板橋”。 而是要進行綜合治理,去掉協會的官氣和銅臭味,讓藝術真正的回歸本真。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黃策輿、謝磊)
相關專題
· 老兵808文集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