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偉
近讀一篇紀念鄧小平同志的回憶文章,其中有一個情節特別令人感動。文章介紹說。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大別山是個戰略要地,“敵人必爭,我也必爭”。為了實現戰略反攻,為了減輕陝北和中央的困難處境,毛澤東以最緊急的極秘密電報,指示劉鄧大軍突破黃河天險,千裡躍進大別山。見到電報后,在困難中正在進行整休的鄧小平和劉伯承,二話沒說,立即復電中央,表示用半個月時間進行准備,然后向大別山行動。並指示部隊:要勇往直前,背水一戰,決心不要后方,不向后看,堅決勇敢地完成這一光榮艱巨的任務。
正如鄧小平在回憶這一段歷史時聲音略帶梗塞地說:“當時,真正是二話沒說,什麼樣的困難也不能顧了”(《我的父親鄧小平》上卷第560頁)就這樣,劉鄧大軍為了全軍、全國的勝利,寧可背重一些,冒著生命危險,不惜一切代價地沖破猛烈的阻擊火力,殺出一條條血路,突破了一道道防線,勝利完成了躍進大別山的戰略任務,揭開了全軍大反攻的序幕。
在今天看來,筆者感到,鄧小平的“二話沒說”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執行力,也就是貫徹執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戰略決策和工作部署,以及上級指示、決定、命令,從而實現預定目標和任務的能力。具體說,就是貫徹戰略意圖、完成預定目標的操作能力,就是把握規律、創造性開展工作的能力,就是化解矛盾、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是狠抓落實、堅決完成任務的能力。事實早已証明,任何一項工作任務的完成,都是執行的結果。沒有執行力,再好的戰略是空談,再好的思路是空想,再好的機遇也是過眼雲煙。
現實中,在我們的黨員干部存在的拖拉疲沓、敷衍執行,“雷聲大、雨點小”的問題﹔“斷章取義、為我所用”,合意的就執行、不合意的就不執行的問題﹔怕擔責任,工作能推則推,能躲就躲、瞻前顧后,裹足不前的問題﹔部署工作雷聲大,落實工作雨點小,表決心驚天動地,看成效毛毛細雨的問題﹔碰到問題繞道走,歪風邪氣不敢管,難事硬事不敢抓的問題。至於以會議落實會議、用文件貫徹文件,看上去是在執行,其實是做表面文章。凡此種種,都是執行不力、不徹底、不到位的具體表現。
特別是當前,改革發展正處於一個關鍵時期,面對的各種矛盾和困難前所未有,但越是有壓力、有挑戰,越需要黨員干部“二話沒說”,拿出硬拼硬的作風,使出拼一拼的勁頭,在重任面前不退縮,困難面前不低頭,挫折面前不氣餒,用持之以恆的毅力,鍥而不舍的鑽勁,去破解前進中的各種難題,確保各項任務的如期完成。
在這個意義上說,鄧小平的“二話沒說”,就是智力、魄力、膽識、毅力、學習力、創造力的總和,是黨性強弱的體現,是精神狀態的折射,是素質能力的反映,是思想作風的寫照。隻有養成“二話沒說”的習慣,才能在辦每件事情、接受每項任務時,做到有求必應、應之必辦、辦之有果、果必滿意。對定下的事,看准的事,隻爭朝夕,不等不靠,不講條件,不推諉、不拖延,盡職盡責,盡力盡能,辦實辦好。故此,養成“二話沒說”的習慣,應成為各級黨員干部的必修課、必答題。
相關專題 |
· 林偉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