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波
最近一段時間,在合肥市瑤海區來安花園跳廣場舞的喬女士發現,她們的場地屢遭潑糞,一二十人每天隻能忍著臭味跳舞。喬女士將問題反饋到物業,工作人員一查發現,一位七旬老太太由於難忍廣場舞噪音,才下此“毒手”。老太太訴苦說,廣場舞音樂吵得人睡不著覺,她也是沒法子。老太太甚至向物業工作人員“立志”:“廣場舞什麼時候不跳,我就什麼時候不潑! ”(11月25日《安徽商報》)
跳廣場舞擾民已屢見不鮮,時常見媒端。現如今,許多大媽已經惜別多年的工作崗位退休在家,加之身邊子女少,孩子們都有自己的事業要闖當,況且孩子們不能放棄自己的事業,去天天陪著父母吧?為了老有所伴、老有所樂,大媽們除了集體跳廣場舞之外,已經沒有別的健康娛樂方式了。看電視,打麻將一點意思也沒有,而跳“廣場舞”既能促進與老年人相互交流,也能鬆鬆筋骨,鍛煉一下身體,何樂而不為。
也有很多市民覺得,大媽們跳廣場舞霸佔了廣場等公共資源,伴奏的大喇叭擾民等行為,實在是沒有社會公德。因此,媒體相繼報道了放狗咬人、鳴槍示威、潑大糞等“驚心動魄”新聞事件。
實話實說,關於跳廣場舞這事兒鬧到這個地步,當事雙方都沒有料到。假如當初雙方都能本著商量及換位思考的態度,互相遷就、體諒、理解一點,事情肯定不會是這樣一個極端的后果。這倒好,被騷擾不堪忍受噪聲而開槍、放狗的人進了班房,那些原來“油鹽不進”、一點不肯讓步的舞者也不見了蹤影,空留一大片廣場在夜色中默默咀嚼著寂寞和遺憾。仔細想來,真是不值得。
正當媒體內外,就廣場舞話題展開討論之時,前不久,媒體傳來好消息,西安市的廣場大媽們宣誓,“將廣場舞音量調低60分貝以下,早上時間不早於7點,晚上不超過9點,讓廣場舞遠離居民區,還居民一個寂靜安寧的夜晚”。這條消息一經報道,瞬間引起網民熱議。絕大多數市民或網友拍手稱快,但是仍有部分市民覺得還有待觀察,如果廣場大媽們真能夠做到這樣,那也不失為一個妥協的好辦法。
筆者家居一小縣城的金三角公園旁邊,每天晚上7點鐘開始,這裡有人自發組織一群跳廣場舞的大媽們,令人欣慰的是,街坊鄰裡既沒有放狗、鳴槍、潑大糞,來干憂大媽跳廣場舞,而且前來散步的“大老爺”們,還時不時放慢腳步,甚至逗留在舞池周圍,賞心悅目地觀看大媽們跳舞。究其原因,前來跳廣場舞的大媽們很有時間觀念,夏日,她們從晚上6點30分跳到7點30分﹔冬季,從7點跳到8點,整整跳1個來小時,除非參加大型比賽,稍微順延一點時間,但從不擾民。
常言道,各讓一步,海闊天空。解決廣場舞擾民糾紛,千萬不能“大路朝天,各走一邊。”所以,解決廣場舞擾民糾紛也需要雙方各退一步,大家少些隨心所欲,多些設身處地。反舞者不要總想著讓她們“滾出小區”或廣場,廣場大媽們不要把戰線拉得過長而影響他人休息,至於音樂聲音適度而不震耳欲聾。大媽們每天歡樂的1至2小時,不應該讓其他市民煎熬時間,其他市民也不應該帶有歧視的眼光去摒棄。另外,作為政府部門要制定行之有效的城市發展規劃,合理設置公共用地,讓市民既能鍛煉了身體,又不擾民,豈不兩全其美,其樂融融。
相關專題 |
· 朱波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