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不要讓“人情往來”為貪腐“背黑鍋”

李勇

2014年11月21日15:1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央巡視組第二輪巡視最新反饋意見指出,利用節慶及婚喪嫁娶收受禮金這一問題仍然在多個被巡視地區和單位存在。有報道稱,自中央八項規定發布至今年9月30日,全國共查處違反八項規定精神問題6萬多個,其中“大操大辦婚喪喜慶”、“收送節禮”的“案發率”排名第四,5000余名干部因此被處理。

節日喜慶、婚喪嫁娶本是傳統習俗,親朋好友“隨份子”、送禮物也在情理之中。但是,一些地方、一些官員,正是利用這些人之常情而心安“禮”得。節假日成了“進貢日”,滿月酒、婚喪宴,動輒就隨禮成千上萬元,讓人情往來徹底變質走樣,背了“貪腐黑鍋”,成為官員貪腐的“擋箭牌”。

古語雲:“禮之用,和為貴。”儒家認為,“禮”是一種組織社會、治理國家的理想形式,能夠“經國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能夠讓不同階層的人維持正常的生活秩序,實現人際關系的和諧。因為受儒家文化的影響,所以中國人一向講禮義、重禮節、尚人情,在生活中常常講究禮尚往來,認為要有禮義和禮節才有人情味。

然而,由於受“行政本位”和“官本位”思想的影響,一些人習慣在人情往來中摻雜腐敗“元素”、添加貪腐“因子”,甚至習慣打著禮節、情意的幌子進行貪腐勾當,讓原本干淨純潔的禮節人情充當了官員貪腐的“掮客”,成為人們苦不堪言的社會“公害”。正因為存在這些不正當的“人情往來”,才讓一些人圖謀不軌,不行正道,熱衷於拉關系,走后門,最終身陷囹圄,蹲進牢籠,坐守鐵窗。

在古代,人們在禮節人情上強調“名分之守,愛敬之實”,認為講禮節、送人情要注重品位、高雅、實惠,故有“君子之交淡如水”、“千裡送鵝毛,禮輕情義重”之說。而如今,一些禮節人情卻淪為了金錢和權力的“等價交換”。對於某些手中擁有權力的官員來說,往往是送多大禮就辦多大事,不送禮或者少送禮就不辦事,完全偏離了禮節人情的本義,讓禮節人情被商品化、權力化和庸俗化,染上了濃厚的貪腐色彩。

“人情腐敗”是社會的“毒瘤”,若不及時“清除”,必將影響整個社會肌體的健康發展。為此,我們一方面要織密制度籠子,出台一系列的嚴規細則,規范官員日常行為,使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不敢再打著“人情往來”的旗號貪污腐敗。另一方面,要強化干部管理,培育干部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他們的思想境界,同時加強干部權力的監督,隔斷干部權力尋租的空間,讓其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如此,才能正本清源,讓人情往來回歸本位,不再為貪腐“背黑鍋”。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黃策輿、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