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國企領導者:“老板作風”使不得

崔士鑫

2014年11月17日15:2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老板,是舊時人們對私營工商業財產所有者的通稱,其特點是在自己的“ 一畝三分地”裡說一不二,打工的誰也奈何不了他。

在制度健全的現代企業尤其是股份制企業裡,有絕對權力的“老板”已很少見。然而,在部分國有企業,少數領導者卻隨著企業自主權的擴大,滋長了 “老板作風”。他們不尊重職工的正當權利,不願做耐心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動輒以“停薪”、“下崗”恐嚇職工,引起了職工的不滿,影響了企業的正常發展和穩定。

國企干部的“老板作風”問題,應當引起足夠重視。

“企業自主權”不是“領導自主權”

天津一家企業原董事長、總經理不經廠領導班子集體討論,更沒有征求職工代表意見,就擅自動用廠裡巨額資金作外匯期貨交易,結果造成2000多萬元的經濟損失,使一個好端端的企業從此一蹶不振。

陝西一家國企要搬遷,職工對分房等關系切身利益的問題產生很大意見。廠工會主席在征求意見會上提醒廠領導多重視職工呼聲。沒過幾天,個別廠領導就以機構精簡為名,將工會與團委合並,工會主席、副主席等6人被迫待崗 ……

這種事例並非一例兩例。近年來,國企自主權逐步擴大,但是,一些人錯誤地認為企業自主權就是少數領導干部的“自主權”,他們打著“廠長負責制” 的旗號,以“老板”自居,依靠職工辦企業的思想淡漠,對企業改革和發展的重要問題搞個人說了算,作風簡單粗暴,濫用職權。

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企業自主權擴大后,相應的民主監督和民主管理機制沒有建立健全,企業黨員的干部作風建設沒有跟上,導致決策不民主、缺乏監督,權力高度集中、無人制約,企業管理混亂,國有資產大量流失,職工權益受到嚴重損害。

“老板作風”帶壞了廠風民風

部分國企領導干部“老板作風”,不僅表現在決策不民主、個人說了算上。

既然以“老板”自居,又有“老板”的權力,就要有“老板”的待遇,“ 老板”的排場。少數國企領導干部把國家投入大量資金、經過一代代干部職工艱苦努力而創下的國有資產,當成自己的個人財產,忘記了艱苦奮斗的作風,追求享樂,喜好應酬,隨意揮霍。不管把企業經營得如何,個別人眼光總向少數喜好排場的私營企業主看齊,甚至瞄上了某些國外“老板”的標准,在房子、車子等待遇上搞攀比,甚至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深圳市某信用社原主任鄧寶駒就是一例。他挪用公款,出手大方,比少數私營企業主有過之而無不及,先后養了“二奶”、“三奶”、“四奶”、“五奶”。“五奶”原是被台商“包”起來的,他竟能以公家的“財力”橫刀奪愛。從他認識這位“五奶”到亡命外逃的近800天裡,他花在她身上的錢多達1840 多萬元,平均每天2.3萬元!

這一事例雖屬個別和極端,但卻充分說明個別國企干部“老板化”所帶來的嚴重危害。

目前,一些國有企業遇到了困難,改革任務繁重。企業的改革與發展與企業職工的利益休戚相關,企業職工希望能參與企業的管理,更希望企業的領導者能與職工同甘共苦,再創輝煌。少數企業領導干部耍“老板作風”,決策不民主、行為不廉潔甚至搞貪污受賄等違法犯罪活動,隻會引起職工的不滿,造成干群關系緊張,影響企業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

“依靠職工辦企業”並未過時

要搞好國有企業,有兩個中心環節。一是理順國家與企業的關系,政企分開,讓企業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法人實體和競爭主體。二是理順企業與職工的關系,確立和保障職工的主人翁地位,充分調動職工群眾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創造力。

作為國企領導者,一個重要任務就是企業自主權擴大后,能根據企業實際,健全和強化企業的自我監督約束機制,為企業營造良好的管理環境,調動職工群眾的積極性,而不是搞“一言堂”、“家長制”,自己來當“老板”。

因此,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全心全意依靠職工辦企業”並未過時。尤其在企業遇到困難的時候,更要全心全意依靠職工、團結職工,群策群力,克服困難。企業的改革舉措,職工關心的熱點、難點,都應及時提交職代會討論,統一認識,保証改革的順利進行。同時應當認真實行廠務公開、職工民主評議和考核干部等制度,把企業干部的思想、工作、作風置於廣大職工的監督之下,讓廣大職工真正成為企業主人。這比起少數人當“老板”,將更有利於企業的改革、發展和社會的穩定。 (《人民日報》2002年5月9日)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實習生、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