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凱
10月31日,習近平在古田同11位部隊基層干部和英模代表共進午餐,紅米飯、南瓜湯,這頓“紅軍飯”成了最近的熱詞。村民稱,其實,紅軍飯都是平常百姓桌上的家常菜,因為習主席的到來,使它們成了“新寵”,也成為當地人招待客人的首選。(東南網 11月5日)
如今,總書記在古田吃紅軍飯,讓“紅軍飯”成為家喻戶曉的“招牌菜”,成為了艱苦奮斗的古田精神傳承,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到古田吃頓紅軍飯,體驗紅軍在艱苦條件下所迸發出的樂觀向上精神。與第一次國內戰爭時期以紅米、南瓜、野草為主食的紅軍飯相比,現如今的紅軍飯則更像是一頓精神食糧。
憶苦思甜,紅軍飯更有味道。總書記帶頭吃紅軍飯本身就是一種情景教育,通過吃紅軍飯,能夠回味紅軍的那份堅信,能夠教育后人不忘本。正如古田的市民說的那樣,紅軍飯都是平常百姓桌上的家常菜,而總書記喜歡吃家常菜本身就是家喻戶曉的平常事。從履新不久廣州視察吃自助餐,到河北調研吃大盆菜,從慶豐包子鋪的“主席套餐”,再到古田的“紅軍飯”,總書記平易近人而又愛吃家常飯,讓人感到無比親切,誰又敢說這不是一場難得的情景教育課呢?
對於總書記來說,出行不封路、不清場,考察不設點、隨機看,吃飯更是一份自助餐,一份大盆菜,一份包子,一份地瓜,簡簡單單吃頓家常菜。就是這一點一滴的小事小節,拉近與群眾之間的距離,也讓群眾看到了總書記的“平凡心”,換句話說,這何嘗不是一種偉大。
《光明日報》曾做過一份調查,發現我國餐飲業一年浪費兩億多人口糧,數字可謂觸目驚心。而“尖上的浪費”所折射出的奢華思想和浮華風氣,已經成為影響黨的肌膚健康的一大頑疾。此時,總書記帶頭吃家常菜又吃紅軍飯,具有更多的現實意義。
正所謂,其身正,不令而從。習總書記上任后,吃自助餐、吃大盆菜、排隊買包子、帶頭吃紅軍飯,以實際行動為人們上了一堂精彩的“情景教育”課,教育大家隻有堅守艱苦奮斗,才能推動黨和人民事業不斷前進。
相關專題 |
· 學習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