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有感於習近平的“案無積卷、事不過夜”

何文心

2014年10月29日16:0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栗戰書最近發表在《秘書工作》中的一篇文章中提到,“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我們干工作要‘案無積卷、事不過夜’。總書記自己也是這麼做的。他的工作作風非常嚴謹,工作節奏也很快。報送給總書記的請示,不管多晚,即使到了夜裡12點,第二天早上都能收到他的批示。”

作為一項“高速運轉且極費精力”系統工程的運行者,習近平的忙和累是常人難以想象的,但出現在世人面前的他,永遠是那麼的儒雅淡定和大氣從容,正如他自己所說,“我不是痛並快樂著,而是累並快樂著。”我想,這種快樂,這種從容,正是源於他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這從“案無積卷、事不過夜”中便可窺見一斑。

反觀有些領導干部,辦公桌上文件堆積成山,冗務纏身,苦不堪言,忙,似乎成了避不了的困局。比如,有的干部會議一個接一個,開完市裡的,接著縣裡的,開完這個部門的,還有那個部門的,車馬勞頓,風塵仆仆,但往往限期要完成的工作沒干好,承諾給群眾解決的問題也沒著落,群眾一肚子意見,自己也一肚子苦水:一方面,要下基層調研,走走、看看、聽聽,這需要大量的時間﹔另一方面,現在會議是少了、短了,但要求也高了,為一個會議得做許多准備工作,這又需要大量時間,如此,剩下可干實事的時間實在少之又少。

那麼,領導干部該如何脫身冗務呢?其實早在1984年,擔任正定縣委書記的習近平就談到了這個問題,他在寫給該縣四大機關的一封信中說,“我們要脫身冗務,著眼於基層,著力於實際”。

著眼於基層,要調整工作方法。一是帶著問題去調查研究,下基層走訪,要身入,更要心入,帶著問題去調研,才會將群眾的聲音放在心上,才會盡心盡力去解決群眾所反映的焦點、難點、熱點問題﹔二是在各種會議中碰撞工作思路的火花,不能將忙碌的原因全部推卸給會議,更不能帶著抵觸情緒去開會,而是將每一次會議都作為尋找工作切入點的有利契機,帶著思考去開會,打開工作思路。

著力於實際,要善於統籌兼顧。作為領導干部,要敢於對下級放權,貼近基層接地氣不代表領導干部凡事都要大包大攬,而應該統攬全局,當好掌舵人,乘眾人之智,集千慮之得,善於調動下屬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同時,對上級作出的決策、部署的工作、定下的事情,要雷厲風行、緊抓快辦,案無積卷、事不過夜,扭住不放、一抓到底。

“案無積卷、事不過夜”不僅是一種工作習慣,更是一種工作作風,體會其中的精髓,相信會有更多的領導干部從冗務中脫身,感受到工作的快樂。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黃策輿、謝磊)
相關專題
· 學習路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