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天文
昨天,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紀委書記王岐山在中紀委第四次全會上講話指出,中央橫下心要遏制住腐敗蔓延勢頭,在如此形勢下仍有黨員干部不收手甚至變本加厲。要持續保持高壓態勢,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重點查處十八大后不收斂不收手,問題線索反映集中、群眾反映強烈,現在重要崗位且可能還要提拔使用的領導干部。誰還敢我行我素、依然故我,就要付出代價!(10月25日中紀委網站)
筆者認為,王岐山書記在中紀委第四次全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再次體現了王氏風格——態度堅決,語氣強硬,斬釘截鐵,鏗鏘有力,擲地有聲,振聾發聵,醍醐灌頂,尤其他重申要嚴查“三種人”以及他那句“誰還敢我行我素、依然故我,就要付出代價”狠話,既是一種強大的震懾、威懾,又是一種善意的告誡、提醒,彰顯了我們黨在作風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上持之以恆、常抓不懈、一抓到底、久久為功、標本兼治的堅強決心和堅定恆心。
執政黨的黨風,關系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領導中國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設的偉大勝利,就在於我們的黨創造性地運用了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卓有成效地推進了黨的作風建設﹔始終把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作為作風建設的核心內容不斷推進﹔始終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贏得了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和支持﹔始終注意自身所處的環境條件的變化,緊密結合黨的任務的發展變化,及時預見、發現和解決黨所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把提高執政能力、促進科學發展、服務人民大眾作為作風建設的立足點和歸宿﹔始終最講“認真”二字,始終真抓實干,始終嚴格執行黨紀國法,始終高度重視反腐敗和廉政建設。
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當前,我國正處在從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正處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攻堅時期,黨所面臨的各種考驗更加突出,黨所面臨的各種危險更加凸顯。越是在這個時期,越是在這種環境,就越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就越要嚴字當頭、從嚴治黨。十八大后,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制度狠抓作風建設,並從中央政治局做起,取得了顯著成效。近兩年,是中央貫徹“治標為治本贏得時間”的治標之年,亮點之一就是“打老虎”,而且打的“大老虎”數量多、級別高、震懾作用大。除此之外,各地還先后打掉了數以萬計的“老虎”、“蒼蠅”。無論是打“老虎”還是打“蒼蠅”,都極大的振奮了黨心民心,純潔了黨的隊伍。
盡管我們黨的作風建設有了好轉,一些領域腐敗高發、頻發、上升勢頭得到有效遏制,“不敢腐”已初見成效,反腐勢頭在朝著“不能腐、不想腐”方向邁進,但我們絕不能驕傲自滿,絕不能鬆勁厭戰,絕不能麻痺大意。因為“反腐和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再說,面對中央出台的一系列“鐵律”以及被打掉數以萬計的大小“老虎”及“蒼蠅”,仍有一些“不見棺材不掉淚”的黨員干部沒有引以為戒,仍在那不學黨紀法規,無視規矩、不講廉恥,毫無戒懼之心,不收斂不收手,我行我素、頂風作案,甚至變本加厲。對於這樣的人或一些正准備貪污腐敗的人,一是要堅決查處大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為 ,重點查處“十八大后不收斂不收手,問題線索反映集中、群眾反映強烈,現在重要崗位且可能還要提拔使用的領導干部”這“三種人”﹔二是要不斷完善制度,嚴格執行制度,使黨員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三要做到仁至義盡,及時敲響警鐘,這樣既是震懾、威懾,又是告誡、提醒。
響鑼不用重敲,響鼓不用重錘。作為黨員干部,都是有一定覺悟的聰明人。因此,廣大黨員干部一定要銘記王岐山“誰還敢我行我素、依然故我,就要付出代價”的諄諄告誡,一定要牢記黨的宗旨,淡泊名利,清正廉潔,遵紀守法,爭做人民滿意的好公仆好黨員。
相關專題 |
· 秦漢雄風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