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宏
孝敬,這一深刻而溫暖的詞,傳承了幾千年而經久不衰。作為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和優秀傳統文化,今天,這個詞又有了新的活力,煥發了新的光彩。黨的十八大報告將“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作為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重要舉措,習近平總書記也多次強調要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
孝道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也是民族的血脈。中國人歷來講孝道,看重孝道,這不僅因為它是血濃於水的親情,是充滿人情味兒的美好品格,也因為它弘揚的是真善美,帶給我們的是前進的動力和無盡的溫暖。
弘揚孝道,是傳承優秀文化和傳統美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體現,更帶給了社會感動和真愛,彰顯了人性的光輝。平凡中見偉大,細微處見真情。無論生活多麼辛苦、多麼平淡、多麼艱難,都不丟掉最基本的品德、最美好的親情。孝敬老人不在乎吃得多好,住得多富麗堂皇,而在於由心而發的尊敬,不偽不詐的真心,在於長期不懈的堅持和一如既往的耐心。有的人以為,對父母,隻要讓他們吃得好、穿得暖、有錢花,就算孝敬,但卻不知老人們需要的是那一聲問候、那一個微笑、那一個擁抱。
生兒方知父母恩,寸草難以報春暉。兒女對父母,比父母對兒女的心永遠是相差懸殊,不可同日而語的。他們撫育子女,耗盡心血,甘受千辛萬苦,而等他們老后,兒女卻都不在他們身邊了。“兒行千裡母擔憂,母行千裡兒不愁。”這裡面包含了多少心酸?
孝道是考驗人基本道德的試金石。一個人對生養之人能盡孝,這種知恩、感恩、報恩的感情,就是孝。把孝根植在心底,用心盡孝,用心敬老,才算是懂得感恩的人,推己及人,也才可能去關愛其他老人,讓社會形成尊老敬老的好風尚。
把孝親敬老根植在心底,踐行好孝道,才能讓家庭充滿愛、社會充滿愛,才能讓家庭和諧、社會和諧。這也正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好踐行,對傳統美德的最好弘揚,對傳統文化的最好傳承。隻有每個人都自覺把孝道當作做人之本,營造良好的孝親敬老風氣,才能讓社會處處洋溢著溫暖和諧的“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