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生
2013年12月,廣州市原副市長、增城原市委書記曹鑒燎落馬被查,經初步查明,曹鑒燎利用職務收受他人錢物折合人民幣7000多萬元,另有數億元的涉案金額正在進一步調查取証中。一位消息人士稱,曹鑒燎對發財更有興趣,其當官更看重的是職位的含金量,再加上其熟稔土地市場運作規律,因此他在天河、增城擔任“一把手”期間,大量的土地交易都隱藏著腐敗。(據《第一財經日報》)
看此新聞,筆者有兩大震驚:一是曹鑒燎腐敗涉案金額除收受他人錢物7000萬元外,還有數億元正在調查取証中﹔二是從鎮干部一直到廣州市副市長,20年貪腐后才東窗事發。而且曹鑒燎落馬之前,已經嗅到了風雨欲來的味道,只是20年來的腐敗自信,讓其沒有外逃。筆者在想,曹鑒燎的自信來自哪裡呢?
20年貪腐,一直沒有落馬,應該在這20年中,並不是沒人舉報,隻不過每一次曹鑒燎都能成功過關,“逢凶化吉”,以至於他很自信依然能躲過這一次的反腐風暴。曹鑒燎20年腐敗,說明制度約束權力存在嚴重的漏洞,而20年腐敗不查,說明反腐敗也存在嚴重的漏洞,以至於讓其自信滿滿。
當然,曹鑒燎20年腐敗直到最近才落馬,不僅是制度存在漏洞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很少有人對腐敗說不發聲的問題。一直以來很多人都不願意與其搭班子,而且曹鑒燎把一塊地低價賣給其兒子的公司,需要簽字的官員不是據理力爭和向上級反映,只是一味的躲。可見曹鑒燎的腐敗早已不是什麼秘密,但一直沒人來管,沒人來過問,要知道躲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可見在20年的貪腐中,曹鑒燎的同事們已經麻木,或者說在其主政的地方,腐敗已經成為大多數,成了干部們的習慣,以至於都習以為常。即使那些存在正義感的人,也不敢發聲,畢竟曹鑒燎是“一把手”,“一把手”能量巨大,與其不是一個重量級。官大一級壓死人,向上級反映“一把手”的腐敗問題,很可能會引火燒身。
所以,反腐敗不僅需要制度的完善,更需要黨員干部們的發聲,不要再當沉默的多數。對待“一把手”的貪腐,黨政干部要有以卵擊石、水滴石穿的毅力和決心,即使自己粉身碎骨,也要給腐敗分子打上貪腐的印記,最起碼讓其“滿臉花”。如果誰都不發聲,曹鑒燎式的貪腐就會愈演愈烈。
而且,對於敢於揭露腐敗反映腐敗問題的干部,特別是曾被腐敗分子打壓的反腐斗士,應該在腐敗水落石出以后給予其獎勵,以鼓勵人人對腐敗說不。而對於明哲保身、不言不語的“老好人”,要給予其處分。黨政干部不僅要做出淤泥而不染的“廉花”,要知道出淤泥而不染只是彰顯了自己一人的清廉,而且要做敢於反腐“清淤”的“清道夫”,承擔構建清廉政治生態的重任。
相關專題 |
· 老兵808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