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整治“吃空餉”不能止於“退餉”

步北琪

2014年10月17日10:5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3年6月至2014年9月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進入收尾階段。截至9月25日,全國各地共清理清退“吃空餉”人員16.2萬多人。相較這組數據,人們更關心的是:這些人除了公職身份被剔除之外,有無受到相應法律追究?對於“吃空餉”現象非常嚴重的地區和部門,有多少官員因此被追責?

繼整治5.2億紅包和清理清退公務用車119846輛之后,又交上了整治“吃空餉”的成績單,這不僅是政府的一次信息公開,也是一次從內而外共建監督體系的新常態。

擺出“吃空餉”清單,大家更關心如何處理“吃空餉”者和問責“發空餉”者,目前涉及“吃空餉”的16.2萬多人已經或正在被清理清退。來看兩個典型事例,2012年1月,因為女兒在某單位吃空餉,原山西省靜樂縣委書記楊存虎被處以黨內嚴重警告處分並免去職務,但隨后復出﹔陝西省渭南市大荔縣副縣長任教訓,在渭南市富平縣任副縣長時,利用職務之便,讓正在上學的兒子“吃空餉”,一年多時間“白吃”4.5萬多元。事后,僅得到警告處分。

不管是退餉還是警告處分,大家對整治“吃空餉”工作的期待並不止於此,開始反思僅僅“退餉”的處罰過於輕飄飄,讓“吃空餉”的違法成本過於低,這麼低的“違法成本”如何能夠杜絕這種侵吞國家財政的怪象呢?如果,我們僅僅讓吃空餉者退餉,在從嚴反腐和從嚴問責的形勢下,“吃空餉”的處罰就遠遠不能適應廉政的要求和公眾的期待。

整治“吃空餉”,除走退餉和清退“吃空餉”人員的正常程序外,一方面要實行最嚴厲的問責,針對“吃空餉”嚴重的單位或者地方嚴厲追究領導責任。另一方面,針對“吃空餉”行為,還要進行專門的法律界定,依法界定“吃空餉”行為是否已觸犯國家法律並予以法律的嚴懲,以達到震懾效果。

隻有在實行嚴厲問責和法律懲治,並實行公開透明的人事工資管理制度,形成一個從單位內部到社會公眾都可以監督的體系,才會讓吃空餉的單位引以為戒,才會負責管理財政工資的領導帶上“緊箍咒”,而從根本上杜絕“吃空餉”怪象,維護國家財政利益。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謝磊、趙娟)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