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洋軍
全國黨委秘書長會議10月10日至11日在北京召開。會前,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作出重要批示。他指出,崇尚實干、狠抓落實是我反復強調的。如果不沉下心來抓落實,再好的目標,再好的藍圖,也只是鏡中花、水中月。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委辦公廳系統為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做了大量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這次全國黨委秘書長會議又專題研究抓落實問題。希望各級黨委辦公廳(室)更好地發揮基本職能作用,投入更大的力量、採取更有力的措施推動中央精神的貫徹落實,確保中央政令暢通、決策落地生根。(2014年10月12日人民網—人民日報)
三分制度,七分落實。重抓落實,狠抓落實,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也是黨和人民事業不斷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各級黨委辦公廳(室)系統承擔著輔助領導決策、推動中央決策貫徹落實的重要職責,尤其需要崇尚實干、狠抓落實。黨的十八大以后,中央相繼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決策部署,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為全黨從嚴治黨指明了方向。但是,不落實,一切都將成為空談。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在對全國黨委秘書長會議做出重要批示中要求“確保中央政令暢通、決策落地生根”,這既是對各級黨委辦公廳(室)以及秘書長的的殷殷囑托,更是向全黨全社會發出的動員令。那麼,如何才能“確保決策落地生根”呢?
要主動謀事。俗話說,革命靠自覺。抓好中央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確保中央政令暢通、決策落地生根,首先必須要求各級各地領導及其秘書要主動謀事、自覺作為。不能慵懶散拖、為官不勤、為官不為,特別是各級黨委辦公廳(室)及其工作人員要主動上前、超前謀劃、主動謀事,不搞“小圈子”、不打“小算盤”、不借權腐敗。既要當好領導決策的參謀助手,更要當好中央精神、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參與者、組織者、推動者,絕不能搞“截留”、打“折扣”、玩“變通”,使中央決策浮在半空、無法落地、無從生根。
要勇於擔當。勇擔當,才能有作為、干成事。中央決策部署在貫徹落實、落地生根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來自方方面面的阻礙和壓力,尤其可能會觸及到一些利益集團和固有的利益藩籬。這就要求各級各地包括黨委辦公廳(室)系統在內的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勇於擔當、敢於負責、狠抓落實,要有“舍我其誰”的勇氣和“向我看齊”的志氣,勇挑重擔、敢為人先。當前,在從中央到地方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堅決改作風反“四風”的共同努力下,風清氣正的黨內政治生活新常態正逐步形成,但是,面對新的復雜形勢,全黨上下絕不能有鬆勁情緒、鬆懈思想,相反,要充分認識作風建設的長期性、反復性、反彈性,要切實承擔起落實從嚴治黨的責任,不斷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要鍥而不舍。行百裡者半九十。任何工作,如果抓而不緊、抓而不實、抓而不常,等於白抓。中央決策能不能很好落地,黨的作風建設會不會全面好轉,不看過去努力了多少,而看能不能長期堅持、接續努力。隻有鍥而不舍,才能常態長效。如果時緊時鬆、時好時壞,隻會使落實落空、問題反彈。中央決策落地生根,非一日之功,也非一人所能,必須天天抓、日日做,並且要一茬接著一茬抓、一任接著一任干,不能搞“半拉子工程”、留下“爛尾工程”。要繼續深入推動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貫徹落實,深入整治“四風”,堅決打好改進作風的攻堅戰和持久戰,要發揚“釘釘子”精神,一環緊著一環擰,一錘接著一錘敲,確保中央決策落地生根。
要一抓到底。落地,才能生根。抓落實,切忌抓一半留一半,抓不到底、到不了根、不接地氣。最好的落實,就是一抓到底。全黨上下務必要充分認識抓落實的極端重要性,不能自滿懈怠、心浮氣躁,特別是“一把手”不能將抓落實停留在只是發發文,開開會,蜻蜓點水視察視察等方面,要堅持事事抓落實、時時抓落實,使抓落實成為一種追求、一種自覺、一種習慣,成為一種一以貫之的工作作風,以“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韌勁和“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實勁,扑下身子、沉下心來、真抓實干、狠抓落實,並且要“一竿子到底”,確保各項工作扎實推進、見到成效,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積極貢獻。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抓落實,是一種要求和責任,更是一種方法和能力,各級各地要會抓落實、善抓落實,在落實上搶佔先機,在實干中爭得優勢。特別是在從嚴治黨的要求已明確、依法治國的氛圍已形成的大背景、大環境下,尤其需要投入更大的力量、採取更有力的措施推動中央精神的貫徹落實,確保中央政令暢通、決策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