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婷
教育實踐活動中,全國各地開展清理動真格、追究責任不留情、建章立制防“回潮”,對“吃空餉”現象進行了專項整治活動,有效地起到了“清”和“防”的效果。
在“清”和“防”雙管齊下看到清理效果的同時,我們更應該反思干部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這次行動中,全國共清理清退“吃空餉”人數為162629人。 河北、四川、河南清理“吃空餉”人數位居前三位。這16萬多不勞而獲者長期“寄生”在黨員干部隊伍中,是官場不正之風,是不公平不公正亂象,也是干部管理出現了漏洞。
制度漏洞讓吃空餉者成為“漏網之魚”。就這一次專項行動就清理清退“吃空餉”人數如此之多,無可回避的是干部管理制度有漏洞。組織人事部門作為干部管理的主體,只是按照干部名冊來管理干部是否在編,是否在崗,組織人事部門也不可能隨時去核查。作為發餉銀的財政部門隻要有編制管理部門、組織人事部門、用人單位的相關審批就會按標准發放餉銀。還有編制部門每年的編制核查,也是按照各單位上報的名冊進行核查,也未到相關單位進行人編核實。種種原因,使得“吃空餉”就見怪不怪了。實事求是地講,清理“吃空餉”已不是第一次,但下重拳、動真格是第一次。之所以讓一些人鑽空子,就是制度執行上出現了鬆動,有了漏洞。
把好關口,讓“吃空餉”者無機可乘。作為用人單位,誰在誰不在,那自然是“門前清”。尤其是一把手,自己家裡幾口人,幾人干活、幾人掙錢、幾人“吃干飯”,必須是清清楚楚。管理一個單位也是一樣,要說對於領薪水不上班的現象一知半解,恐怕說不過去,不是失職就是“吃空餉”者攀附“大樹”。如果是“一把手”給了這些“吃空餉”者以方便,那就要效仿江西南昌的做法,超過清理期限若發現單位仍有2人及以上“吃空餉”,則對主要領導實行撤職處分。另外,相關法律法規對曠工、事假、病假等都有嚴格的規定,普通職工如果長期不上班,其遭遇可想而知。所以說要從根本上堵住“吃空餉”的漏洞,關鍵還在於建章立制並認真執行。需要嚴格執行的首先是用人單位——絕不給任何人“網開一面”,“特殊照顧”。第一道關把好了,那些“不勞而獲”者自然就會被拒之門外。
懲治、監督齊上,讓“吃空餉”無處藏身。狠剎吃空餉的官場歪風,必須從嚴問責、對症下藥。首先,“吃”了空餉必須吐出來。這是國家的財政,這是勞動者的薪水,任何人不能不勞而獲。其次,凡有吃空餉者的單位,必須追究一把手和相關人員責任。比如,貴州赫章縣為長效防治“吃空餉”現象,定期對鄉鎮和縣直單位人員在編在崗的情況進行明察暗訪,一經發現,除嚴肅處理本人外,還將按“吃空餉”數額的5倍扣發單位公用經費,並從嚴追究主要領導及有關責任人責任。這種重典治亂的做法應當長期執行,與此同時,還要加強紀檢監察監督、社會監督、媒體監督,讓這種致使機關效能下降、形象受損、“坐享其成”的亂象暴露在陽光下。徹底鏟除吃空餉這塊不良土壤,不能像“割韭菜”一樣,割了一茬又長一茬。
相關專題 |
· 網友聲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