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宇芳
在10月8日舉行的總結大會上,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作重要講話,他強調“黨的干部都是人民公仆,自當在其位謀其政,既廉又勤,既干淨又干事。我們做人一世,為官一任,要有肝膽,要有擔當精神,應該對“為官不為”感到羞恥,應該予以嚴肅批評。”(10月10日 人民網)
“為官不為”者拿著公家的俸祿,花著納稅人的血汗錢,卻不為民辦實事——工作上得過且過的心態嚴重,事業上更是不思進取,缺乏為官者最基本的責任心和使命感。殊不知,這樣的“懶官”比“貪官”還要可恨。
在10月8日召開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習近平98次強調“嚴”,並就新形勢下的“從嚴治黨”提出了八點要求。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黨的干部都是人民公仆,自當在其位謀其政,既廉又勤,既干淨又干事。我們做人一世,為官一任,要有肝膽,要有擔當精神,應該對“為官不為”感到羞恥,應該予以嚴肅批評。”可以說,總書記的講話吹響了從嚴治黨的新號角,更為“為官不為”者敲響了勤政的警鐘。
習近平強調,要從嚴治黨,必須做到“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一切何必當真的觀念,一切干一下得了的想法,一切得過且過的心態,都是對黨和人民事業有大害而無一利的,都是萬萬要不得的!”“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為官不為勢必會招致群眾的不滿、不信、不服,使干群關系逐漸疏遠,最終損害黨和政府的公信力。古人雲“在其位謀其政”,為官者絕不能因為要求嚴了就抱怨,更不能以“為官不易”為借口消極怠工。
在10月8日的總結大會上,總書記不無擔憂地說:黨的執政地位和領導地位並不是自然而然就能長期保持下去的,不管黨、不抓黨就有可能出問題甚至出大問題,結果不只是黨的事業不能成功,還有亡黨亡國的危險。 因此,對那些“為官不為”者,要下猛藥、出重拳,以嚴的紀律懲治“為官不為”,以嚴的制度破除“為官不為”,要形成科學的監督機制和考核機制,形成“庸者下、平者讓、能者上”的選人用人導向,讓那些敷衍了事、得過且過、無所作為的干部混不下去,讓不干事者讓位置、讓想干事者有舞台,讓黨員干部思想上始終繃緊“為官有為”的一根弦,自覺增強責任意識,自覺保持干事創業的激情。
雍正時期,直隸吳橋縣令常三樂在例行考核中得到了這樣兩句評語:“操守廉潔,懦弱不振”。意思是說常縣令雖是個清官,可惜能力不足,工作打不開局面。對此,有官員認為不過是小毛病,提醒一下也就罷了,但雍正皇帝看了,朱筆一揮:撤職!理由很簡單,常三樂身為縣令,責任重大,沒有工作能力本身就是失職瀆職,貪能誤國,懶也誤國,作風上再清廉正派,工作上懦弱無為,同樣會出大事。由此可見,清廉與勤政實在是缺一不可。
“為官避事平生恥”。為官一任就該造福一方,隨著全面深化改革步伐的加快,為官不易已成為常態,越是標准高、要求嚴,廣大干部越是應該珍惜手中的權力,為地方發展努力貢獻汗水和智慧。隻有這樣,才能不負總書記的囑托,才能不負群眾的信任,才能不辱人民公仆的使命。
相關專題 |
· 學習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