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給鄉鎮醫生加補貼是治看病難的良方

羅瑞明

2014年10月09日16:3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在廣東,當前基層醫療衛生建設方面“醫療人才缺乏”等問題依然突出。為此廣東省每年將由省財政安排2.45億元,對鄉鎮衛生院在編人員按照初級以上職稱、執業助理醫師(注冊護士)、其他人員分別按月人均650元、500元、400元的標准制定崗位津貼參考標准,切實提高基層醫務人員待遇。(9月30日《新快報》)

近年來,在全國普遍實施“鄉村一體化”管理和基本藥物制度背景下,取消了藥物提成,藥物進價與出價一個樣,在診療費不變和補助費過低的情況下,鄉鎮醫生們的收入減了不少,由此,難免使一些有本事的鄉鎮醫生難以堅守,如:珠海2008年全市公開招聘、培訓的大學生村醫在最近5年“跑”了一半,兩千大學生村醫出走。

鄉鎮醫生離村民距離最近,是村民家門口的醫生,村民就近就能解決就診,可以節省不少的醫療成本,而如果是鄉村醫療人才缺乏,能解決的病不能解決,做簡單的闌尾炎、胃穿孔等手術都不敢做,患者就得舍近求遠尋醫,如此不僅增加了患者的就醫成本,而且又造成了其它醫院看病的緊張。

農村實行醫改,無疑有助於緩解看病貴的問題,但這只是醫療改革的一部分,還得解決看病難,而如果是鄉鎮醫生骨干流失,好的醫生都向往城市,即使是再好的醫改也難到位,在某種程度上反而帶來新的看病貴和難,因而農村醫改要到位,醫療人才的到位不可忽缺。

從目前來說,醫療技術人員資源並不缺乏,除了其它來源,每年有不少此專業的大學畢業生,在大學生就業相對難的語境下,鄉鎮醫院更有余地進行挑選。問題的關鍵是鄉鎮醫院相對條件比較落后,而且工作量比較大,時有一個醫生要當兩個至多個醫生使用,一邊是工作比較艱苦,一邊是收入相對較低,一些有能力有本事的人士自然會退卻另謀高就。

給鄉鎮醫生提高補貼,看起來醫療成本增加,但隻要看病的人多起來,多看一個病人就增加一份效益,遠比投入的成本更可觀。尤其是更能體現公益性,方便村民,做到小病中病不出鄉鎮,甚至大病也可以就地解決,節省時間,提高醫療效率,給患者帶來方便快捷的服務。

農村分布最遼闊,農民人數相對也較多,加強基層醫療建設不僅是解決村民看病難的問題,也是化解整體看病難的一大良方。緩解看病難大頭在農村,而首要之點就是身邊要有“能醫”,要讓醫療人才留得住願意來,就得有足夠的吸引力。提高鄉鎮醫生的補貼無疑是一大“刺激”,將吸納更多的專業人士加入,將有效的緩解農村看病難問題。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黃策輿、謝磊)
相關專題
· 羅瑞明文集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