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偉
時隔16個月,人們再見到劉鐵男時,曾經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能源局局長的氣概已經不再。下個月即將年滿60歲的他,頭發花白、滿臉憔悴。庭審進行了近7個小時,審判長宣布法庭辯論完畢后,劉鐵男做了一千多字的最后陳述。痛哭,悔過,此情此景,何等熟悉。每當貪官們站在被告席,在接受法律的審判和靈魂的拷問之后,都說了一些“明白話”,令人感觸頗多。(2014年9月25日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正所謂“人的貪欲是無限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有限的生命追尋無限的貪念,是最愚蠢、最可悲的。”記得唐代柳宗元在《蝜蝂傳》中講了一個寓言故事,說的是一種叫蝜蝂的“善負小虫”,喜愛背東西,爬行時凡是遇到東西,總是抓取過來,結果越背越多。它又喜歡往高處爬,用盡力氣也不肯停,最后掉下來摔死。“今世之嗜取者,遇貨不避,以厚其室,不知為己累也,唯恐其不積”,毫無疑問,這一警語直到今天依然發人深省。
蝜蝂的悲劇,在於背負貪欲而行,這與“天上鳥死於貪食,水中魚死於誘餌”的常識性道理是一樣的。古往今來,多少人因為清廉而流芳百世,又有多少人因為貪腐而聲名掃地,悔恨終生。對於今日的劉鐵男來說,也是概莫能外。
報道稱,庭審結束時,劉鐵男痛哭流涕,最后陳述時用“利令智昏”來形容自己的所作所為,他說“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沒認清是在違法還是在違紀……表明了我對違法違紀存在僥幸或者明知故犯,明知違紀還要去干就意味著違法”。 相同的一幕,也曾出現在劉志軍案庭審現場。最后陳述時,劉志軍稱“感謝黨的栽培,感謝辦案系統的教育……我放鬆了學習和思想警惕,本來應該為中國夢、為鐵道事業做好自己的貢獻,”講到此處,劉志軍幾度哽咽,聲淚俱下。
特別是河南省開封市委原組織部部長李森林的“懺悔錄”流傳較廣,他回顧自己的貪腐過程就像是“溫水煮青蛙”。他說,“我就是水中的那隻青蛙,水溫慢慢升高自己卻渾然不覺,開始時還覺得很舒服,等到水溫高了受不了想跳出來時,四肢已經半熟,無能為力了。”
在筆者看來,落馬貪官不管原來多麼硬,多麼牛,走到今天這種地步都后悔,都能說出一些“明白話”,這倒是應驗了那句老話,早知今日,何必當初?世上沒有救世主,永遠買不到就是后悔藥,臨崖勒馬收缰晚,船到江心補漏遲,用老百姓的話說,這就叫炒韭菜放蔥——白搭,口渴了才想起來打井——來不及了。
但是,細細品味,落馬貪官說出的這些“明白話”,對於那些常在“河邊”走的官員來說,不失為最好的“速效救心丸”,足以令他們警思、警醒、警惕,無論權力大小、職務高低,都要時刻牢記貪欲之害,不斷增強抵御各種誘惑的自覺性,時刻把“千裡之堤潰於蟻穴”作為警句,“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防微杜漸,淨化和把牢自己的生活圈、社交圈、娛樂圈,始終做到心莫貪、手莫伸,堅守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不忘本,常思根,防止微恙成大疾,一失足成千古恨。
相關專題 |
· 林偉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