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習近平強調“延續民族文化血脈”有深意

胡軍

2014年09月25日17:0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國家主席習近平24日在人民大會堂出席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不忘歷史才能開辟未來,善於繼承才能善於創新。隻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推進人類各種文明交流交融、互學互鑒,是讓世界變得更加美麗、各國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據9月25日人民日報)

可以說,民族文化是一種信仰,是一種精神,是一種力量。民族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人們的精神狀態、意志品格和內在凝聚力,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影響是最根本、最持久、最難替代的。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深刻地影響著公民的成長軌跡,影響著國家的發展節律,影響著世界的文化風范。國家繁榮富強、民族偉大復興,不僅需要強大的經濟實力,更需要強大的文化實力。

當今社會,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因素,成為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要素。民族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在長期世代傳承中形成的、體現出這個國家和民族獨特審美情趣的文明,它是一種民族精神、氣質、品質、操守的集中體現。我國的民族文化歷史悠久,人文積澱博大精深,是承載中華民族精神和感情的載體,是維系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基石。在全面深化改革、推動科學發展的今天,我們不能離開歷史文化的精神沃土和寶貴財富,而要善於學習傳統文化的精髓,並從中汲取營養和力量。

其實,中國傳統文化不僅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我國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豐富智慧,對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世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已經越來越多地被世界所認同、所接受、所傳承。在當今世界,人類所面臨著許多共同問題,如環境與生態問題、種族沖突問題、國際恐怖主義、貧窮與戰爭、疾病與健康等。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構建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運用中國傳統文化的“寬容海涵”、“兼愛非攻”等思想,具有特殊的作用和價值,有利於促進世界在相互尊重、相互依靠、平等互助中共同發展、共同繁榮。從這個意義上來看,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不但屬於自己,而且屬於世界﹔不但沒有過時,而且必須進一步大力弘揚,不斷從中吸納精華、汲取智慧,開拓視野、鑒往察今。

從國際交往來看,文化是人與人心靈和情感的橋梁,是國與國加深理解和信任的紐帶。文化交流比政治交流更久遠,比經濟交流更深刻。如果經濟交流代表今天的話,那麼文化交流就象征著明天和未來。我國外交的實踐表明,文化交流一方面為國際社會進一步了解中國打開一扇新的窗口,架起增進互信的金橋,拉近了中國與世界各國之間的距離,為開展政治經濟的交流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另一方面,文化交流也成為加強中國與世界各國之間的合作提供了載體,成為推動中國與世界各國交流、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為推動政治經濟多邊合作發揮重要作用。

延續民族文化血脈,回顧和交流歷史文化,是為了發展現實和走向未來。世界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多樣性,正因為有多姿多彩的文化,才有燦爛的世界。各國都有自己的國情,隻有相互尊重和彼此理解,推進各種文明交流交融互學互鑒,才能求同存異、加強合作、凝聚合力,共創美好未來。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黃策輿、謝磊)
相關專題
· 學習路上
· 干越白丁文集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