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君
中共中央、全國政協21日上午在全國政協禮堂隆重舉行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65周年大會。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
習近平強調,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是中國共產黨的群眾路線在政治領域的重要體現。實行人民民主,保証人民當家作主,要求我們在治國理政時在人民內部各方面進行廣泛商量。在中國社會主義制度下,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找到全社會意願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是人民民主的真諦。我們要堅持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商量得越多越深入越好,推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涉及全國各族人民利益的事情,要在全體人民和全社會中廣泛商量﹔涉及一個地方人民群眾利益的事情,要在這個地方的人民群眾中廣泛商量﹔涉及一部分群眾利益、特定群眾利益的事情,要在這部分群眾中廣泛商量﹔涉及基層群眾的事情,要在基層群眾中廣泛商量。
近年來,一些地方因決策不當引發的群體性事件時有發生。究其原因,許多是由於在決策過程中違背群眾意願引起的。如今,群眾的民主意識、參與意識在不斷增強,對一些事件不僅關注結果,也關注細節和過程。因此,隻有把好科學民主決策關,問政於民、問計於民,注重商量、讓民做主,才能抓住預防化解各種社會矛盾的源頭。
曾幾何時,“當官不為民作主,不如回家賣紅薯”耳熟能詳的順口溜,直指在我們的黨員干部中,有的群眾觀念淡薄,不屑做群眾工作﹔有的對群眾沒有感情,不願做群眾工作﹔有的缺乏基層經驗,不會做群眾工作﹔有的明哲保身,不敢做群眾工作。人民公仆不屑、不願、不會、不敢,念“不”字訣,最終“不為民作主”,甚至漠視群眾疾苦,違背群眾意願,侵害群眾利益,站到了群眾對立面。這樣的當官“公仆”真是“不如回家賣紅薯”。而真正的“不為民作主”其實是“替民作主”。而現在“當官就是替民作主”、“管理民眾”的觀念在一些干部心中根深蒂固,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一些基層干部的“主流價值觀”和“主流發展觀”。
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存在領導調研靠安排、干部習慣替民作主、黨員干部不敢講真話等問題,損害了黨風,更影響了決策的科學性。有網民把現在某些干部總結為“四話”干部——“上級面前說假話,成績顯著進步大﹔群眾面前說官話,研究研究議議吧﹔大會小會說套話,改革繼續要深化﹔民主生活說空話,今天天氣哈哈哈。”密切聯系群眾是黨的“三大作風”之一,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深刻體會和寶貴經驗,是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中長期實踐的結晶。在新時期新階段,我們面臨的形勢和任務雖然發生了重大轉變,但人民群眾作為時代主體的地位、推動時代發展的歷史作用並沒有變。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離不開堅實的群眾基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離不開堅實的群眾基礎﹔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離不開堅實的群眾基礎。
和群眾商量,有利於群眾的就干,不利於群眾的就不干。無數事實証明,在定政策、作決策、上項目、抓工作時,如果站穩群眾立場,學會換位思考,用群眾的眼光、群眾的視角來想問題、看問題、處理問題,充分考慮不同群眾的利益和承受能力,就會得到群眾的支持與配合。實行人民民主,保証人民當家作主,就要注重社會主義協商民主,運用好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在治國理政時在人民內部各方面進行廣泛商量。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找到全社會意願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堅持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 這樣才能進一步加強和完善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群眾權益機制,形成科學有效的利益協調機制、訴求表達機制、矛盾調處機制、權益保障機制,統籌協調各方面利益關系,加強社會矛盾源頭治理,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
與群眾商量,“讓人民自己作主”,就要維護群眾的最大利益,就必須廣泛聽取群眾的意見,特別是利害關系人的意見。不管是立法決策,還是重大事項決策,都要進行群眾意見征集會、專家論証會、聽証會等,讓政府信息公開,讓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得到滿足,有序政治參與得以實現。隻要科學民主決策,就能從源頭上杜絕和預防很多矛盾的產生。隻要常懷“愧疚之心”、常思“敬畏之意”,老老實實地面對群眾,心甘情願地服務群眾,隻有公仆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才能真正實現“讓民做主”。
相關專題 |
· 冬君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