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大管家”緣何煉成“大貪官”

朱波

2014年09月22日16:4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長期擔綱山東省政府機關的“大管家”角色的張澤忠,貪賄受賄金額高達1701萬余元,一審以受賄罪判處其死緩,緩期二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從“大管家”淪為“大貪官”的事實,不難發現地方黨政機關“后勤”工作中資產資金運作機制的漏洞。

張澤忠曾在《檢察日報》發表的“懺悔書”中寫道:“我從一名黨員領導干部漸漸地蛻變成了受賄犯罪分子:一是打著孝敬家中老人的旗號,通過為他們換房、借住,最終演變成收受他人提供的住房﹔二是利用手中的權力,為請托人解決子女入學、就業、調動工作等事項,直接收取他們給予的答謝費﹔三是利用職務便利,為請托人在工程招投標、銀行貸款、追討欠款等方面打招呼、說情,間接收取他們給予的好處費﹔四是利用職務影響,為自己和特定關系人低價購買商品房。”等四種受賄形式,讓張澤忠在犯罪的泥潭裡越陷越深。

俗話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筆者覺得張澤忠的犯罪是“多因一果”。私心貪欲在膨脹。私字是萬惡之源,是犯罪的原始動力﹔貪欲是萬惡之首,貪心是貪官的真正動力。在張澤忠身上,公心、奉獻的確有不少,但那都是在公開場合、在有人看到的地方表現出來的。在一些非公開的場合,當監督缺失時,張澤忠的私心就開始作怪,私心助長了張澤忠貪欲成癮。起初,有人找張澤忠幫忙,當他們送錢送物以示感謝時,張澤忠大都拒絕了。特別是對陌生人,他拒絕得比較堅決。但對同事、同學、朋友,拒絕起來就比較困難了。究其原因,除了怕傷感情外,主要是私心貪欲在作怪,以至於后來發展到幫人攬工程、借貸款,收受巨額好處費,在犯罪的道路上越滑越遠。

僥幸心理在壯膽。在黨中央“老虎蒼蠅一起打”反腐高壓態勢下,“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千萬不能觸碰法律高壓線”,這些話不僅成了領導干部在警示教育中的“口頭禪”,而且張澤忠在有關會議上也經常講。也許有人會問,自己“帶病”講這些話,難道不害怕嗎?為什麼不縮回伸出去的手呢?這就是僥幸心理起的作用。張澤忠錯誤地認為,“有問題的人不少,怎麼會盯上我呢?我自己不說,送錢的人不說,誰會知道呢?”就是這種僥幸心理害了張澤忠,殊不知,“法網恢恢,疏而不漏”“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虛榮心理在作祟。張澤忠之所滑進犯罪的泥潭裡,有兩種人讓他心理失衡。一種是老板,即家財萬貫的私企老板和高收入的國企老板﹔另一種是官員,即少數揮霍國家財富、過年節收受巨額禮金且位高權重的官員。張澤忠在“懺悔書”中寫道:“憑什麼他們有那麼多錢呢?我和他們比起來,是小巫見大巫。”也正是這種攀比心理,導致張澤忠的手越伸越長。

享樂心理在發酵。晚節不保成了張澤忠享樂在后的一大失敗根源。張澤忠在“懺悔書”中寫道:“我想退休后,冬天住海南,夏天住青島,春秋住濟南。有人請我,我就去講講課,每年到外地旅旅游,沒事就抱抱外孫,盡享天倫之樂。”正是這種享樂思想,讓張澤忠想到,退休后不在崗位上會有諸多不便,但是錢多一點還是方便。這不僅是近幾年貪官晚節不保、大勢斂財的跡象之一,也是張澤忠從厭得無貪到貪得無厭的下場之一。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百年身。”從張澤忠血的教訓再次告誡我們:反腐“高壓線”電力十足,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碰不得!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黃策輿、謝磊)
相關專題
· 朱波文集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