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偉
10年受賄600余次,平均每周一次﹔受賄金額達500余萬元,其中接受下屬請托“賣官”近百次,所得300余萬元。日前,安徽宿州市委原副秘書長、泗縣原縣委書記晏金星因受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4年,並處沒收個人財產30萬元。(2014年9月16日新華網)
記得當年老子說過,“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意思是滿屋子的金玉財寶,並不能長久保持。由富貴而生驕縱之心,是自己給自己遺留禍殃。這是因為盛極而衰,滿必招損。老子看到了物極必反的規律——事物發展到極端,必然走向自己的反面。古往今來,有哪一個攫取利益者能夠將其所得傳之無窮?沒有人能做到。不僅如此,個人佔的財富過多,就會驕奢淫逸。而驕奢淫逸,往往會為自己招來災難。
看看今日晏金星的結局,想想老子所說的這番話,驗証的道理不言自明。魚為誘餌而吞鉤,人為貪欲而落網。從建國之初的劉青山、張子善,到黨的十八大后落馬的李春城、季建業、廖少華、王永春、蔣潔敏、毛小兵、徐才厚、姚木根、祝作利、譚棲偉和李崇禧等,無不是被“貪火”所焚,被“欲水”所溺。這些貪欲者不僅因為自己身敗名裂而可悲,更因為嚴重地損害了黨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而可恨。
以晏金星為例。晏金星歷任縣委組織部長、縣委書記等重要崗位,對地方干部選拔任用起著舉足輕重作用,但追蹤其受賄經歷會發現,權力在他手中卻成了尋租的資源,隻要花錢就給發“官帽子”,而且十分“仗義”,想要什麼帽子就給什麼帽子。“當官就是跑官、買官、賣官、送官、保官,循序漸進。”泗縣一位退休干部這樣形容晏金星在任時的官場風氣。“不跑不送,原地不動﹔又跑又送,很快重用”成了那時干部提拔的生動寫照。
據報道,晏金星“賣官”所傳導的錯誤用人導向和價值觀加劇了當地政治生態的惡化。因涉及晏金星貪腐案,泗縣先后有40多名干部被免職,其中大部分是鄉鎮一把手和縣直單位一把手。一些干部坦言,晏金星案就像是一場地震,他們既是地震的受害者,某種程度上也是制造者。特別是受晏金星的腐敗傳導作用,在泗縣,“事事錢開路”一度成為一種思潮,許多干部解決問題時,首先想到的不是政策規定和法律要求,而是想到給誰送錢,送多少錢才能“拿下”。還有一些干部坦言,在送錢給晏金星得到提拔重用后,手中的權力大了,就想著收回“成本”,甚至產生“利潤”,用手中的權力換取金錢,導致腐敗惡性循環。
由此觀之,欲望過度就成了貪欲,追求貪欲不擇手段就成了難以馴服的猛獸,最終就會變成開啟地獄之門的鑰匙。晏金星用“咎由自取”給自己的人生畫上了“罪有應得”的“句號”,但留下的警示和教訓並沒有“省略號”。晏金星長期“雄踞一方”,逐步滋生了“唯我獨尊”的霸氣,由“一把手”變成了“一霸手”,再加上思想意識和人生觀的蛻化、變異催生了他的貪欲,二者又惡性循環,使他完全喪失了對人民群眾、對黨紀國法的敬畏,10年受賄600余次,平均每周一次就是最典型的見証。而權力過大、過於集中,再加之缺乏有效監督,無疑也是晏金星走上不歸路的最大禍根。所以,面對此等警示和教訓,我們不能無動於衷。
相關專題 |
· 林偉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