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習近平“把古代經典嵌在學生腦子裡”為教改指明方向

吳天文

2014年09月11日16:5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習近平總書記9日上午來到北京師范大學看望一線教師,向全國廣大教育工作者致以節日祝賀。北師大教師參加了全國課標的制作,習近平從展台上拿起一本課標書翻看。他說,我很不贊成把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腦子裡,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9月9日新華網)

針對當前教材改革中存在“去中國化”——把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的問題,習近平一連用了兩個帶“很”字的語氣詞——“很不贊成”、“很悲哀”,表明了自己的立場、觀點和態度。習近平鮮明的立場、觀點和態度,充分表達了人民群眾的心聲,順應人民群眾的願望,符合人民群眾的利益,既是尖銳批評、善意提醒、諄諄告誡,又為今后的教材改革指明了方向。

弘揚傳統文化、傳承中華文明是每個炎黃子孫義不容辭的義務和責任。眾所周知,中國是歷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影響深遠。四書五經、諸子百家、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等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更是博大精深,內涵深刻,意蘊高遠。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既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靈魂,也是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信心的源泉,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每一個炎黃子孫,都應大力弘揚祖國傳統文化、傳承中華民族文明。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如今許多外國人都在潛心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一些中國人卻要拋棄它。這的確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的確需要深刻反思。

改革既是創新又是揚棄,教材改革更不例外。創新是人類所特有的創造性勞動的體現,是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和源泉,是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對原有理論、觀點的突破和對過去實踐的超越。沒有創新,就沒有活力,沒有動力,沒有發展。但創新不是全盤否定,不是全盤西化,不是“去中國化”,而是在創新中揚棄。揚棄不是簡單地拋棄,而是克服、拋棄舊事物中消極的東西,又保留和繼承以往發展中對新事物有積極意義的東西,並把它發展到新的階段。對教材改革來說,也是如此。因此,教材改革既要創新又要揚棄,尤其對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既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也要有批判有繼承,而不能搞“去中國化”、“全盤西化”式的改革。遺憾的是,一些地方打著教材改革的幌子,竟然把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從學生課本中全部去掉了。這種“去中國化”、“全盤西化”式的思維和做法是極其錯誤的有害的,必須及時、堅決、徹底糾正。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是小學、中學等教育的重要資源,優美的詩詞,深刻的內涵,高遠的意境,精湛的語言,豐富的知識,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如果丟掉了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就等於丟掉了寶藏,丟掉了民族的魂,丟掉了未來,丟掉了希望。因此,隻有從小培養青少年對中華經典詩詞和散文的興趣和愛好,讓廣大青少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的熏陶與修養,接受中國傳統美德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教育,將來才能更好地弘揚和傳承中華文明,才能提高文化和道德素質,才能增強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才能成為建設祖國的棟梁。

總之,任何時候都不能丟掉祖國傳統文化精髓,都不能從課本中刪除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都要像習總書記說的那樣,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腦子裡,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希望教育部門深刻反思並認真領會習近平的講話精神,順應歷史潮流,做好教改工作,讓中華文明一代一代傳下去。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黃策輿、謝磊)
相關專題
· 學習路上
· 秦漢雄風文集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