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9000萬粒“毒膠囊”去向不能成謎

羅瑞明

2014年09月10日17:0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浙江寧海檢察院日前通報了一起非法生產“毒膠囊”案件,來自新昌縣儒岙鎮的老板潘某雇用10名新昌老鄉,短短5個月時間內,生產出售了多達9000萬粒“毒膠囊”。至今,這些“毒膠囊”仍去向不明。(9月9日《每日經濟新聞》)

9000萬粒數量非常巨大,全部進入了流通市場,說明已經銷往各地,進入商店,甚至被人購入並服用。有毒空心膠囊是藥品和保健品的外套,裹在藥品上,良藥成了毒藥,裹在保健品上,保健成了“損件”,其用在哪,哪裡就埋下隱患。

膠囊產品有無數,從外表看,五光十色,鮮亮光滑,無味無比照,其不比食品,味道不對即刻可以發現問題,再則空心膠囊有毒,也得較長的發作過程,一時半會很難鑒別,即使是發現有問題,誰又知道是膠囊的問題還是裹在裡面藥的問題?鑒於其的特殊性,等著消費者上門舉報概率非常小。

按說當事人已經抓獲,從其的口供中可以得到有用的線索,其銷往何處,賣給了誰,一級查一級,最終也將水落石出。為何事發至今這麼長時間還是一頭霧水?以筆者分析,要麼制造毒膠囊者死不承認,要麼實行的單線聯系,或者購物者用的是假名,不論是何種原因,在此種語境下,都不能完全依賴於當事人,而應該主動出擊。

其實依照常規,發現毒膠囊的蹤影不會太難,從管理體系上說,對於藥品和保健品的出廠、流通、銷售都有嚴格的把關渠道,即便是當時沒有把住關,起碼流入信息應該知曉,再則,再深入一點,到有關的商場和藥店進行抽查也能發現其的行蹤,不可能9000萬粒“毒膠囊”一下就石沉大海。而未能發現,多少可以說明,面普得不寬,或者說盤查還做得不細,有漏洞,還有大量的隱蔽之處。

類似膠囊問題不是偶然,前兩年就出現過“皮革膠囊“問題,而且轟動一時,“9家藥廠的13個批次藥品所用膠囊重金屬鉻含量超標的嚴重”,原本應該吸引教訓,從各個細節進行嚴控,而現今不僅出現,而且連去向也不清,這不能不說是令人憂愁之處。同一個問題反復出現,何時才能終止。

9000萬粒毒膠囊進入流通市場,不僅暴露出膠囊管制方面的眾多問題,而且還牽帶出應急能力不強,出了事束手無策等弱點,這些問題說明監管沒有一整套嚴密的防范措施,出了問題臨時應急,頭痛醫頭腳痛治腳。即使是抓到了當事人,也留下不少的遺憾,

有毒膠囊數量巨大,這些膠囊都到哪落腳了?這是頭等大事,不能息口氣,相關部門應跟蹤查驗,主動出擊,盡快的挽救損失,減少傷害,同時,也得對相關企業進行全面盤查,更重要的從中接受教訓,邊查邊改,以防類似事件的再發生。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黃策輿、謝磊)
相關專題
· 羅瑞明文集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