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偉
近年來,一些“落馬官員”或多或少都在當地有著這樣那樣的綽號。透過這些帶著戲謔色彩的綽號,往往能“窺斑見豹”,尋到貪腐官員“東窗事發”前的行事風格和性格特點,也能讀出當地群眾對其“是非功過”的評說。這種“坊間口碑”往往寥寥幾字,便將一個腐敗官員“丑態陋行”刻畫無遺。(2014年9月7日新華網)
毫無疑義,綽號,乃渾號、外號是也。綽號是對人的相貌、性格、品行等方面主要特征的形象概括,譬如:原呼和浩特市委書記牛玉孺的“孺子牛”、原湖南省委副書記鄭培民的“為民書記”、原河南登封市公安局局長任長霞的“公仆局長”等綽號,浸潤著老百姓朴素真摯而又濃烈甘醇的情感,表達了他們對“清官”的摯愛。
相比之下,老百姓送給貪官的綽號,不僅表達了他們對“貪官”的切齒痛恨,也活畫出了一個個腐敗分子的貪婪嘴臉和置黨紀國法不顧的罪惡行徑。譬如:南京市原市長季建業大拆大建,被南京市民送上“季挖挖”“推土機市長”和“砍樹市長”等綽號﹔原四川省委副書記李春城在其擔任成都市市長、市委書記期間,因為拆遷而被成都市民稱為“李拆城”。原廣州市委書記萬慶良秀“簡朴”,坊間將其戲稱為“六百帝”。原天津市政協副主席、公安局局長武長順,坊間人送綽號“武爺”,他“秀”的則是“江湖義氣”。還有原四川雅安市委書記徐孟加,被舉報稱其貪腐、淫亂、以權謀私,因其“錢多、房多、女人多”被坊間戲稱為“徐三多”。原湖北天門市市委書記張二江被稱為“五毒書記”,坊間傳他“吹、賣(官)、嫖、賭、貪”五毒俱全。
由此觀之,民心是杆秤,刻在心碑口碑上的民意鑒定,是非分明,字字是金,形象地勾勒出了每個貪官的特點,有的甚至達到了惟妙惟肖的程度,向公眾公示了貪腐官員一顆顆齷齪的靈魂。
也正因如此,筆者認為,坊間綽號是黨員干部在百姓心目中形象的集中反映,也是一種民情、民意、民怨的直觀體現。什麼樣的綽號,就能折射出什麼樣的人生,什麼樣的靈魂。
所以,各級黨員干部要把坊間綽號當成是震耳欲聾的“警示鐘”,心存敬畏,敬畏百姓,敬畏法紀,敬畏權力﹔心存堅守,堅守光明,堅守豁達,堅守清貧﹔心存謹慎,“慎行”,“慎友”,慎微,慎初。特別是各級黨委、組織人事部門和紀檢監察機關,要把坊間綽號當成是不請自來的“舉報信”,在考察了解干部、查處問題貪官時,要正視這種入木三分的民意符號,從“楊半億”、“三光書記”、“五毒書記”等路人皆知的“秘密”中破解出“腐敗密碼”,加大對問題官員的查處力度,真正做到辦理一案、警示一線、教育一片,從而使各級黨員干部增進對貪欲的怕,對行為的慎,做一個遠離腐敗的人。
相關專題 |
· 林偉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