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下好文化領域協同發展的“先手棋”

趙艷生

2014年09月02日16:1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今天上午,北京市文化局、天津市文化廣播影視局、河北省文化廳在天津濱海國際會展中心共同簽署了《京津冀三地文化領域協同發展戰略框架協議》。(據8月28日河北日報)

如果有人問,京津冀協同發展什麼領域最易協同,我一定會說是文化領域﹔如果又問什麼領域最難協同,我還會說是文化領域。

說文化領域協同發展最易,因為文化本身代表的就是軟實力,不像交通、大氣治理等的協同,必須進行一系列的硬件設施建設,京津冀文化領域的協同發展,就像是三塊“橡皮泥”,輕輕一捏就可以捏到一起。而說文化領域協同最難,是因為文化本身屬於意識形態的范圍,人們最難改變的就是思想,所以要想實現思想共融也不是一朝一夕甚至五年十年就能完成的。文化領域的全面協同,特別是要想達到效果,是一個長期的工程。

《京津冀三地文化領域協同發展戰略框架協議》雖然不是三地協同發展簽署的第一個框架協議,但文化領域的協同發展確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先手棋”。下好“先手棋”,全面的協同發展才能事半功倍,如果下臭文化協同的先手棋,其它領域的協同將事倍功半。因為文化本身就是一體化協同發展的紐帶,文化領域協同發展與交流的越緊密,紐帶作用發揮的就越好。

就像當初大陸與台灣那樣,先進行文化的交流,也就是文化搭台。在文化頻繁交流的情況下,促進經濟領域的交流,以實現經濟唱戲。現在文化與經濟交流互動頻發,這給政治交流提供了機會。現在不管是文化領域還是經濟領域,大陸與台灣已經密不可分,以至於不僅是國民黨要與大陸交流合作,在兩岸互動的大背景下,近幾年來民進黨也按耐不住,不得不變相與大陸頻發接觸了。這就是文化交流的結果,也是文化先行的魅力。

當然,文化領域協同發展若只是面和心不和,那麼三地文化領域就不會擰成一股繩,勢必將成為了一招臭棋,其它領域之間的協同發展也就會多出一堵牆,真正成為一著不慎,滿盤皆輸的局面。所以,三地必須在框架協議內,充分的合作,在文化領域握指成拳,做大做強文化產業。特別是要努力打造一批具有京津冀特色的,對京津冀乃至全國具有深遠影響的文化品牌和文化企業航空母艦。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黃策輿、謝磊)
相關專題
· 老兵808文集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