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偉
隨著中紀委官網播報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書記陳川平和山西省委常委、秘書長聶春玉,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至此,十八大以來被調查的省部級以上官員,已達41人。其中,山西被調查的省部級官員最多,已達5人。(2014年8月24日《新京報》)
記得宋代《官箴》開篇第一句話就說:“當官之法,唯有三事:日清,日慎,日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祿位,可以遠恥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這意味著勤政和廉政,如車之雙輪,鳥之兩翼,缺一不可。特別是“清風涼自林谷出,廉潔源從自律來”,綜觀古今中外形形色色的貪官污吏,他們的共同致命弱點就在於:對誘惑之“微”不嚴防,對蛻變之“漸”不嚴杜,最終演變成“物必自腐而后虫生”的悲劇,在燈紅酒綠、聲色犬馬的斗爭中,敗下陣來。
對於十八大以來被調查的41名省部級以上官員來說,也沒有什麼例外。盡管他們的職務各有不同,年齡差別較大、學歷層次不等、走向犯罪道路的心理歷程也不盡相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都曾有過輝煌的過去,隨著職務的升遷和地位的提高,管的事多了,接觸的面廣了,恭維的人多了,面對的誘惑也多了,在思想上逐漸放鬆了警惕,導致權力觀發生“錯位”,把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作為謀取私利的工具,用他們手中權力的“魔棒”,演繹了一場淋漓盡致的權錢交易、權色交易、權權交易之戲,最終成為“貪利者害己,縱欲者戕生”的“犧牲品”。
也正因如此,筆者認為,十八大以來41名省部級以上官員被調查,再次“現身說法”給我們發出這樣的警示:作為一名黨員領導干部,隨著手中的權力越來越大,掌握的資源越來越多,經受的誘惑也越來越大,思想的“雜質”往往會越來越多,能否把自己打造成腐敗的“絕緣體”,關鍵在於要真正懂得“傲不可長,欲不可縱”的道理,把廉潔自律作為黨性修養的重要內容,奉為執政必備的職業道德,當成防微杜漸、拒腐防變的有力武器,看作是履職盡責、成就事業的根本保証,從微小之事做起,從微小之處嚴起,決不能把權力個人化,作為滿足一已私欲的工具,更不能把權力商品化,以權謀私,搞權錢交易、權色交易、權權交易。否則,就會走上“飛蛾扑火,焚身方休”的不歸路,這是人生的最大悲哀。
由此,也讓筆者想到了明朝皇帝朱元璋曾經說過的一段很精辟的話,“我效法古人任命官員,將他們派往全國各地。沒想到剛剛提拔任用的時候,這些人既忠誠又堅持原則,可是讓他們當官久了,全都又奸又貪。”朱元璋的這段話,道出了一個千古考題:官員也要有“保質期”。很顯然,十八大以來被調查的41名省部級以上官員,就是在“保質期”上出了問題。
所以,黨員領導干部要“長期保鮮”,一定要切記“廉政是人生航船安全到港的方向標,勤政是人生航船滿載到港的動力源”,始終保持正確的人生航向,堂堂正正為人,踏踏實實做事,真正踐行“忠誠、為民、公正、廉潔”的核心價值觀,在工作中開拓進取,在自身修養上有所作為,切實做到“政治上跟黨走,經濟上不伸手,生活上不丟丑”,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園”,不變質、不變色。
相關專題 |
· 林偉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