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波
“太和縣有人偷小孩”、“太和縣有人搶小孩”。近階段,多個版本的傳聞在太和縣流傳,導致居民出現緊張。昨日,太和縣公安局發布消息,証實這些傳聞為楊某在百度“太和貼吧”發出的謠言。目前,兩名造謠者已被公安機關行政拘留。(見8月23日《颍州晚報》A4版)
網絡新聞、網絡評論、網上發帖、博客、微博、微信……因為網絡新媒體迅速發展,特別是手機微博等輿論信息隨時隨地互動傳播,中國6.32億網民早已不再滿足於從網上獲取資訊,他們已經成為信息的創造者和傳播者。人人都是通訊社、個個都有麥克風的時代,已經悄然到來了。
看似生活在虛擬世界的網民,在某種程度上,已經逐漸成為現實社會的“風向標”。有人把“網上”比作房子的窗戶,那麼“網下”則是房子的大門,隻有把門、窗都打開了,坊間百姓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晴還是陰,是雨還是雪,才能感受到空氣的清新和陽光的燦爛。
不可否認,在一個你有“登場權利”,我有“圍觀自由”的時代,網絡上確實存在著一些偏激的話語,不當的言辭,甚至網絡謠言就像計算機病毒有不同變種和版本,在不斷變換著面孔和情節。從“后媽虐童”、“艾滋女事件”、“金庸去世”、“謠鹽”風波、國稅“47號文件”,到編造謊言攻擊羅援將軍、張海迪等名人,用惡作劇來誹謗已故的雷鋒,編造上海機場封鎖等謠言,甚至有人把颍上縣的下灣扣上“癌症村”的帽子……
凡此種種,三人成虎,眾口鑠金,謠言自古不絕。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迅猛發展的網絡時代,網絡空間作為社會信息的集散地和社會輿論的放大器,一方面使信息傳播、交流互動空前便利,另一方面也在客觀上為謠言的滋生、蔓延提供了沃壤。如果說謠言猛於虎,那麼網絡謠言則是搭乘信息化便車的“插翅虎”。
太和縣兩名造謠者,在鐵証如山的事實面前,謠言終將不攻自破,但我們決不能坐以待斃,等待著謠言“不攻自破”,等待著“謠言止於智者”。畢竟,我們這個社會上的人等,形形色色,認識千差萬別,文化水平參差不齊。如果不能及時制止謠言,下次謠言制造者必然變本加厲,更加猖狂。
所以,筆者希望互聯網能為廣大網民創造一個和諧、安全、綠色、無公害的網絡環境,使網絡釋放更多的正能量。同時,相關部門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對那些不法網絡用戶,發出嚴正警告,該繩之以法的決不心慈手軟。另外,在加大網絡監管的同時,還要不斷提高全民對“網絡謠言”的敏感性和警惕性,提升大家及時發現“網絡謠言”的辨別力和處置“網絡謠言”的反沖力。
網絡謠言猛於虎,重拳打擊莫留情。因此,隻有各方都行動起來,從我做起,人人自律,才能從根本上抵制、防控網絡謠言的泛濫,公共理性的網絡言論土壤才會日益壯大,網絡謠言的生存空間才會日漸萎縮,互聯網才能真正成為服務社會、便民利民的公信平台。
相關專題 |
· 朱波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