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偉
“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公仆對人民隻有奉獻的義務,沒有索取的權利。”這是張聞天一貫奉行的原則。
據《檢察日報》載文稱,張聞天生活簡朴,常以一般群眾的生活水平要求自己,使周圍同志深受感動。他穿著簡朴,內外衣全是舊的。在無錫期間,春秋季節穿著一件深灰色滌卡兩用衫﹔夏天則穿普通的布料襯衣﹔冬天穿一件中式棉襖。一條棉褲已有好幾個補丁,外出時加一件舊得發黃的呢大衣,這還是他任駐蘇大使時添置的,已經穿了20多年。兩條襯褲已經破舊,補了又補。冬天,他戴一頂帽子,不知用了多少年,帽檐已折斷下垂。平時,他和警衛員一同外出,不認識他的人,都以為他是警衛員家鄉來的窮親戚。
在筆者看來,張聞天一件舊大衣穿了20多年,給我們留下的是一面節儉的鏡子。成由儉,敗由奢,這是一條深刻的歷史經驗,也是我們黨的優良作風,更是黨凝聚民心民力、成就事業的一種強大力量。
我們都知道,1936年,美國作家埃德加·斯諾先生採訪延安,寫下了聞名於世的《西行漫記》。斯諾先生從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張聞天等一批革命家住窯洞、吃小米、穿補丁衣的儉朴生活中,發現了一種非常偉大的力量——“東方魔力”。他之所以把這種節儉作風稱之為“東方魔力”,就是因為這是民心之力。這正像1949年美國大使司徒雷登對國民黨的軍官們所說的,“共產黨戰勝你們的不是飛機大炮,而是廉潔,是靠廉潔換得的民心。”
事實上,我們黨也正是靠著這種“東方魔力”,令當時許多黨外人士和群眾了解了共產黨人的革命氣節和人格魅力,加深了對我們黨的根本性質與宗旨的認識,進而與黨同心同德,在穿草鞋、著布衣、吃紅米飯的精神激勵下,戰勝了無數艱險,克服了重重困難,奪取了革命和建設的一個又一個勝利。由此,也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一部勤儉節約、艱苦奮斗、勵精圖治的歷史。“東方魔力”過去是、現在是、將來永遠是我們黨創業成事的基石,也是永葆生機與活力的源泉。
也正因如此,筆者認為,重溫張聞天的“往事”,想想張聞天穿了20多年的舊大衣,無疑給我們又上了一堂保持“東方魔力”的進修課。現如今,世情、國情、黨情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三者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相互作用的特點更加突出,但是,“人無儉不立,家無儉不旺,黨無儉必敗,國無儉必亡”的道理沒有變,共產黨人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勤儉節約、始終跟老百姓同甘共苦的要求沒有變。我國有一句俗話,叫“富不過三代”。這是因為第一代人創業,懂得勤儉持家。第二代人,有了充實的物資基礎,節儉意識開始淡化,到了第三代則是無度揮霍,將家敗光。我們絕不能讓“富不過三代”的俗話在我們身上應驗。
所以,以張聞天穿了20多年的舊大衣為鏡子,我們頭腦更加清醒,是非更加分明。勤儉節約並沒過時,穿草鞋、著布衣、吃紅米飯的奮斗精神更沒有過時,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東方魔力”的優良傳統,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沾染驕奢淫逸的腐朽作風,這是推動我們前進的不懈動力,也是破解“富不過三代”的秘訣,更是我們對張聞天最好的紀念和緬懷。
相關專題 |
· 林偉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