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異地調任去不了吏治腐敗的“病根”

趙艷生

2014年08月18日14:3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8月14日《光明日報》刊發了署名鐘時倫的文章《異地調任是反腐治本的有力舉措》,文章指出異地調任組織人事部門負責人,乃至定期輪崗交流,這都是匡正吏治的必要條件。

誠然,異地調任組織人事部門負責人,對抑制吏治腐敗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筆者認為,把異地調任說成是反腐治本的有力舉措這一說法還有待商榷。

現實中,之所以要異地調任組織人事部門負責人,主要是因為在干部選拔任用上,組織人事部門負責人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組織人事部門負責人位高權重,打個比方來說,在干部選拔任用上,如果組織人事部門負責人是“地球”,而那些等待提拔的干部就只是“月亮”,“黨委”才是“太陽”。“地球”和“月亮”隻有圍繞著“太陽”轉才能獲得能量。但“地球”與“月亮”也會以“地球”為中心形成一個“小圈子”。

我們知道,吏治腐敗最主要的原因是在干部選拔任用的權力運行上,還缺乏有效的監督。以至於任人唯賢、德才兼備、注重實績等干部選拔任用原則,都還只是存在於理想的狀態,落實還缺乏強有力的保障。而異地調任,隻能降低“小圈子”形成的風險,或避免“小圈子”形成吏治腐敗的大氣候,並不能從根本上杜絕吏治腐敗,所以這並不是反腐的治本之措。

而且,異地調任也是一柄雙刃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吏治腐敗的同時,也不利於干部的選拔任用。選拔任用干部重在知人善任,而路遙知馬力,要了解某位干部的德才,必須要有一個長期的過程。一個地方的組織人事部門負責人如果初來乍到,又怎麼能對這個地方的黨政干部了如指掌呢?對干部不了解,又談何知人善任?

並且,異地調任不像“翻書”那樣快,異地調任的干部畢竟也有一個任職年限。年限不到,很少有被提拔或調走的。但是不管是組織人事部門的負責人還是黨委書記,也有很多人屬於“速溶咖啡型”的干部,即使是異地調任,他們也能很快融入到當地的官場之中,從而形成腐敗的“圈子”。

所以,筆者認為,異地調任並不能去吏治腐敗的“病根”。而要“去病根”,必須把任用選拔干部的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讓權力運行在陽光下。隻有吏治透明,有效的監督,吏治才不至於成為某些人謀取私利的私器。而且,還要加強對吏治腐敗的懲處,實行“終身負責制”,如果在干部選拔任用上存在腐敗,不管時間過多久,當事人都必須受到責任追究。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黃策輿、謝磊)
相關專題
· 老兵808文集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